【文史長廊】「天子」寶座

十五 |2009.07.20
659觀看次
字級

自古「天子」即指稱皇帝,此稱呼起源周代對「天」的崇拜。在更早的殷商時期,人們稱天上最高的神為「帝」或「上帝」。如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所說:「殷代的帝是上帝」,『天』之觀念是周人提出來的。」

周人的「天」,是具有人格神意義的上帝,而「天」的前面常常加上「皇」、「上」、「昊」、「蒼」等字來形容其偉大神聖,形成皇天、上天、旻天、蒼天等詞彙。

 周以後,還常把天和帝結合起來,而有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稱呼。

這個神化了的「天」具有極大的權威性,能夠「監下民」,以保佑善人、懲罰壞人,人們必須「恪謹天命」。而上天開始創造百姓時,還沒有統治者,所以就選擇賢明者做皇帝,被上天選作為人間皇帝的就稱「天子」,如《墨子‧尚同下》載:「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長也……是故選擇賢者立為天子。」當然其親密程度則必如同父子,故為上天之子。

君主既是上天的兒子,自然是神靈異物了,於是產生了「天子感生說」。如《竹書紀年》記載黃帝母,見大閃電繞北斗星,感而孕生黃帝;《太平御覽‧皇王部》引《詩含神霧》記載伏羲帝之母踏巨足跡而生帝;《史記‧殷本記》說:殷帝契的母親吞下了鳥卵而生下契酘酘「天子感生說」給了封建帝王「天命天授」的神聖光圈,對帝權起了很大的作用。

封建社會中,不僅帝王以「君權神授」來鎮壓百姓,被統治階級進行反抗時,其領袖也往往打著「受命於天」的旗號,來召喚民眾。如東漢末年農民起義時,就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號召民眾推翻漢朝。

不過,「天子」的寶座人人愛,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在這樣爭做「上天之子」的貪婪下,骨肉相殘、手足反目,悲劇便一代接一代。

 「天子」還是不當的好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