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全球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必須採取緊急對策,否則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通貨緊縮漩渦,金融危機也將持續下去。
林毅夫在南非普勒多利亞大學發表演說時指出,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嚴重,德國的產能利用率下挫至百分之七十二、美國百分之六十九、日本百分之六十五,部分開發中國家產能利用率更低達百分之五十,許多國家都寫下近代最低紀錄。
他警告,如果產能過剩的問題未能解決,全球經濟就可能陷入物價持續下跌的惡性循環,這波金融危機也將持續下去。如此一來,已開發國家的金融機構可能需要更多政府紓困,部分新興國家也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在以往,陷於衰退的國家可以藉貨幣貶值慢慢熬過難關,但目前的危機席捲全球,這一招已不靈。林毅夫說
:「沒有國家能指望靠貨幣貶值和出口來擺脫衰退。除非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所有國家都會受到衝擊。」
林毅夫指出,全球股市已蒸發掉三十兆美元、美國房價也跌掉四兆美元,形成通縮的強烈逆流。各國紓困措施雖然緩和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但並未能阻止金融危機演變成更嚴重的「實體經濟」危機,而引發大規模裁員潮。經濟衰退下,今年可能新增五千萬赤貧人口,林毅夫呼籲全球協調振興計畫,集中投資窮國的公共設施。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IMF)十五日表示,日本奮力脫離衰退之際,在二○一一年前可能都要和通縮搏鬥。IMF預估今年日本物價將下跌百分之一點一、二○一○年跌百分之零點八、二○一一年跌百分之零點四。
日本一九九○年代初期經濟泡沫破滅之後,多年來深陷通縮陰霾。冀望價格再下跌的消費者延後支出,進一步加深不景氣,近來擔心通縮捲土重來的疑慮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