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滾石合唱團名曲Angie當選戰歌,那是一首不祥的送葬歌,歌詞悲嘆「所有我們那麼珍愛的夢,好像全都煙消雲散」 (All the dreams we held so close seemed to all go up in smoke),結果,出奇致勝的安姬拉‧梅克爾當選了德國總理。
她被稱為「全歐最有希望的新領袖」,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分鐘,那是一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的專題演講,她大膽的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政治家需要創新的方向與勇氣:「要創造就業,就應打開窗戶,讓空氣自由流通。」演講後全場激烈鼓掌五分鐘也未停,一位企業家趨前握住她的手說:「妳給了我們新的希望。」
「面對生命的各種風險,我要用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為自己的命運負責。」而德國,她的國家,要確保她有機會參加這個競賽。
對未來進行大膽投資
「人們最大的恐懼,來自人們已經無法相信政治家有能力規範全球,所以,我們必須先得到人們信心,尤其是年輕人信心,鼓勵投資與研發,都是當務之急,對未來要進行大膽的投資。」她保證,政府的政策不會隨意改變。
德國未來要更開放,更有彈性,打開心胸,向優秀者學習,尤其是英國與荷蘭的企業營收成本政策:「德國手機曾是世界第一,為什麼做得到?就是因為我們一方面盡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另一方面也把產品服務的標準規格公開給業界,讓他們有參與市場的機會,我們不要害怕開放,開放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WTO就是很好的例子。」梅克爾呼籲德國民眾,要善用自己的能力與優勢,才能在市場強大的力量下,在自由與責任間取得平衡。
她的目標是,二○一○年,讓德國成為全歐洲最有競爭力的國家,讓創意最短的時間做最大的發揮。
梅克爾是德國六千兩百萬選民選出德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統一後第一位來自東德的總理,一九九○年從無名小卒竄起,二○○五年成為基民黨總理人選,出頭之快,寫下戰後德國政治史紀錄。
她的上任象徵實質性的德國統一,德國政治將邁進女性主導的新紀元。在當選之前,在國際政治舞台尚籍籍無名,還有不少國外政客在問:梅克爾是誰?五十二歲的她也是目前為止最年輕的德國總理,不但如此,她從小在東德小鎮長大,是不折不扣的東德人。梅克爾出任德國總理,結束了柏林數周來的明爭暗鬥,也象徵兩德統一已深入政治核心,橫←在德東德西間的圍牆和意識形態,在此刻才真正倒下。
已無法再以德國為榮
一九一八年,德國大選的結果是大聯合內閣,執政的社民黨和挑戰的右派聯盟兩黨團都很清楚,也必須做出妥協。最後右派聯盟的梅克爾登上總理寶座,左派的社民黨則拿下八個部長位子,誰才是贏家?媒體詮釋不同,右派聯盟拱出女總理,看起來風光,彷彿從左派奪回執政大權,其實八個重要部長職位都緊握在社民黨手裡,這個大聯合內閣實質內容似乎還是換湯不換藥。
德國過去是西歐最富庶的國家,強勢馬克一直是德國人的驕傲,但隨著兩德統一,大筆重建經費挹注到東德,失業率目前已達百分之十二點六,經濟成長率卻從未多過百分之一,國庫虧空,已成為歐盟的不及格國家。
七年來,德國已糟到必須與非洲經濟相提並論了嗎?根據統計,百分之六十五的德國人已無法再以德國為榮,過去,德國有許多令德國人自豪的事實,如賓士、寶馬車,如足球隊,如全球競爭力,現在的德國愈來愈沒落了,連教育程度都落後於亞洲國家。知識分子和名人發起一項重建德國人自信的活動,活動口號是「你是德國人」。這個活動說,歌德、莫札特、貝多芬、愛因斯坦和碧根鮑華都是德國人,你也是德國人。一些媒體針對這波活動表示,德國已面臨信心垮台的問題,不但國家問題未解,德國人還得重建身分認同。
梅克爾出任總理後,情況會好轉嗎?從七年來的政治狀況來看,應該會好轉,倒不是梅克爾有什麼驚人的縱橫才能,而是她沒有包袱,只想做事;她也不像施洛德當選總理後才選上黨主席,多年來梅克爾在自己的基民黨內靜觀幾個好權術的大男人鬥來鬥去,她只做她該做的,在必要時刻發聲。
務實的梅克爾在選前直言警告選民,她會加稅,更從來沒有任何保證,只再三表示,德國必須從頭努力才可能回到以前的繁榮。她也立下盟誓:我要服務德國。
梅克爾還有個長處,她肯傾聽問題,對任何事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她不強勢,可能還過於謙虛或顯得土里土氣,由她出任德國總理,顯示德國人懷念波昂共和國,對政治做秀已全然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