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當藝術家被認為創意江郎才盡時,該怎麼突破困境?明道大學時尚造型系講師、藝術家陳穎憲,留學法國十二年,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畢業後,申請到法國馬賽高等藝術學院求學,專攻造型藝術。
「我學國畫,到歐洲接觸西畫」,陳穎憲回想創作歷程的差距,「要克服東方、西方創作的差異」一度靈感枯竭,他回憶留法第三年,有一名指導教授告訴他:「你沒有塑性了!」打擊他的信心。
「老師請我想清楚到馬賽學畫的目的」,陳穎憲搭地鐵時仔細思考,「講白了,就是要學位!」沒想到想通這一點後,他的創作題材源源不絕,「不再侷限如何自我突破,每一個人物、風景都是靈感」。
陳穎憲習慣素描寫生,景物繪成一張一張的手稿,時間久了再拿出來尋找靈感,變成新的創作主題。
法國人著迷東方藝術,他的國畫底子在法國很吃香,不少當地藝術家蒐購,也為自己留學十二年省了家庭經濟開銷;展場有一幅橘紅色調的「馬賽公寓的回憶」,是他在法國租貸的公寓,畫中一景一物都是賣國畫掙得的歐元布置。
陳穎憲九十二年才返台,正在台中市文化局推出「時間、空間、自我探索」創作展,展期至八月二日。他在法國十二年曾受邀擔任巴黎Michael LOFFT裝飾藝術的專業壁畫師,也入選法國專業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