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Kart 挑戰極速 狂飆快感

記者李宇政報導 |2009.07.11
1102觀看次
字級

不少車友都喜歡開著自己的「愛駒」上路,享受追風的快感,但但對其他用路人來說,多少會造成安全上的影響,既然喜歡玩車,怎麼不在Go-Kart場上競技呢?

Go-Kart(高卡)或Karting(卡丁)俗稱小型賽車,是所有賽車的最初級班,每一位F1車手在年少時,幾乎都有玩Go-Kart的經驗。

資深Go-Kart玩家老劉說,卡丁車運動是一項在人與自然融合過程中,透過對工具的掌握和控制,以最大的限度,去發揮人的生命潛能,並且不斷的從挑戰自我中,得到身心愉悅和健康的新興體育項目。

老劉指出,一般人都認為,賽車手只是開著車子在繞圈,體能需求不高,實際上剛好相反。當車手駕駛賽車時,由於急劇的加減速和轉向動作,車手需要承受龐大的離心力,對體能稍遜的人而言,甚至連舉起雙手去抓方向盤都困難。

以卡丁車 (Karting)為例,車手需要在將近二十分鐘的賽程裡,承受平均不低於2G(即車手本身體重的兩倍)的橫向重力,最高更會達到5G(正常人以橫向承受3G以上的重力,就很有可能休克)。另外,由於需要配戴頭盔,車手的頸部肌肉,需要承受頭部連頭盔重量二倍以上重力。

耐力賽則是考驗車手的長時間集中力,穿著厚厚的防火衣,在攝氏四十多度的賽道上,駕駛近十分鐘以上,會使身體水分大量流失。根據資料顯示,經過一場賽事後,車手平均會流失二至三公升的水分,所以卡丁賽車,其實是一項體能要求十分高的極限運動。

卡丁車運動,強調的是個人的技術、勇氣和冒險精神,如何超越自我,通過自我表現與自我實現,而在該項運動中得到愉悅感和成就感,便是卡丁車運動的本質。

Go-Kart不需要大力士般的強壯,短跑運動員般的速度,籃球運動員般的高大,只需要完美的控制所駕馭的工具,並且與各車隊領隊、車隊經理、隊友及機械工程師等相互搭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