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明圓教的六度調伏六根義:
圓教真正的具足修,是觀於眼根時,能捨二邊(空有)之煩惱,名為「布施」;眼根不為二邊所誘惑,名為「持戒」;眼根所見皆寂滅相,不為二邊所動亂,名為「忍辱」;眼根及識,對外境之分別,自然流入薩婆若海(一切種智海),名為「精進」;觀眼所見無自性之實性,名為「上定」;以一切種智眼觀照中道,名為「智慧」,是為眼根具足無(增)減修。
無增減修故,了了分明,眼根可以見到一切法界。乃至彼意根,於諸如來法性常在,亦具足無增減修,了了分明知曉。於一一根,即空、即假、即中,三觀一心(注1.),名「無減修」。證慧眼(注2.)、法眼(注3.)、佛眼(注4.),一心中得,名「了了見」。
「根」既是如此,「塵」也是如此;一切諸法,亦是如此。是為圓教調伏諸根,滿足六度。
當知六度,能遍調伏一切諸根。就如《大品般若經》說:「布施者、接受布施者、布施財物,三事不可得,是名具足檀波羅蜜」。三事皆空、無所著,才是真正布施的體相。
如何六度能攝佛的威儀呢?佛是以十力(下篇內文中說明)、四無所畏(注5.)、十八不共法(注6.)等為威儀。一心中,修四道品(四種四諦),名「修佛威儀」;所證的佛眼、佛智,名「得佛威儀」。
注
1.:三觀一心:即一心三觀;即於一念心中而能圓觀三諦。謂觀一念心畢竟無有,淨若虛空,稱為空觀;能觀之心、所觀之境皆歷歷分明,稱為假觀;雖歷歷分明,然性常自空,空不定於空,假不定於假,稱為中觀。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為一心三觀。
2.慧眼: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
3.法眼: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
4.佛眼:此眼無不見知,洞徹法性名為佛眼。
5.四無所畏:正等覺無畏、漏永盡無畏、說障法無畏、說出道無畏。
6.十八不共法:
{1}諸佛身無失{2}口無失
{3}念無失{4}無異想
{5}無不定心{6}無不知己捨心
{7}欲無減{8}精進無減
{9}念無減{10}慧無減
{11}解脫無減
{12}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16}智慧知見過去世無礙無障
{17}智慧知見未來世無礙無障
{18}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