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在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前一天在日本為寒食節,後來兩者漸融合,通俗成了今日的清明節。寒食就是禁火,只能吃冷的,或事先煮好的食物,這個習俗起源於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大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介之推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成了晉文公,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但介之推已帶他的母親到深山隱居了,晉文公放火燒山,認為介之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等火熄滅了以後,人們才發現介之推背著他母親,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見了相當傷心懊悔,便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介之推臨終前用血寫了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將之作為座右銘。
國民黨就是因貪污腐化,與黑金掛勾,引發人民厭惡反感,失去政權;民進黨執政,竟然腐化得更快。清明節,台灣人民最大的希望是政治能清明、社會能清明、人心能清明。星雲大師曾提出《藥師經》裡的理想世界是琉璃淨土,那個世界的淨土是什麼情況呢?那是一個政治清明的世界,在藥師琉璃淨土裡,沒有刑罰、沒有牢獄、沒有黑金、沒有貪官污吏、沒有特權腐化,大家和樂,政治清明。今天清明節,除了慎終追遠外,不要忘了介之推,但願政治常清明、勤政清明復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