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綜合報導】日前粽子的配料之一「菜脯」被驗出含有甲醛(福馬林),造成粽子買氣大幅下滑,台北市、嘉義縣衛生局針對粽子、粽料抽檢也發現,菜脯的不合率最高;北市甚至追蹤上游供應商,發現製造不合格菜脯的都是累犯。
端午節將至,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抽驗八十件粽子、粽料,發現不合格率高達一成,八件不合格樣品中,有五件菜脯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量、一件淡榨菜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量、一件大蝦仁(即蝦米)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量、一件鹼粽檢出硼砂,不合格產品已全數下架、銷毀。
已經五年未現縱的「硼砂鹼粽」,今年再度檢測出,讓人感到訝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林金富表示,硼砂進入人體,會妨害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抑制營養素吸收,早被列為違法添加物。
北市衛生局追查上游,發現提供不合格菜脯的廠商有不少累犯,包括嘉義縣布袋鎮的原泉利、世澄、泉益,去年皆有生產不合格菜脯紀錄。
嘉義縣衛生局抽檢端午節應景食品結果也顯示,兩件不合格樣品,都是含超量防腐劑的菜脯,違規業者將被處以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