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一名三十八歲婦女,持續六個月出現口乾、手腳抽筋、雙手感覺異常及下肢肌肉無力,經醫師診斷出不明原因腎臟鉀離子流失引發的低血鉀症,還有腎結石。原來是病患長期服用利尿劑脫水減重惹禍。
這名婦女十年來為消除身體水腫,自行到藥局購買利尿劑,天天服用,有時還連吃四顆,加強效果,健康終於亮起紅燈,經轉介到三軍總醫院,醫師建議停止服用後,身體不適症狀已獲改善,但腹部X光片顯示,該名女子腎臟兩側出現鈣化結石。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楊松昇強調,利尿劑減重法,雖然短期效果顯著,但減去的水分很快就會補回來。
過度服用利尿劑減肥或消腫,體內水分、鹽分將加速排除,造成鈉、鉀、鈣及鎂離子等電解質流失,導致體弱無力外,且因長期過度服用易造成腎結石併發症。
患者因長期脫水,鉀、鈉、氯及氫等離子會隨著水分排出體外,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手腳抽筋、下肢肌肉無力及雙手麻痺等症狀。楊松昇指出,如果體內鉀離子濃度持續降低而出現嚴重低血鉀症,可能會引發心律不整或呼吸衰竭而危害生命時,須緊急補充鉀離子。
楊松昇呼籲女性朋友,別輕信網路消水腫資料,這些資料不一定正確或適合所有人病症,藥物應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才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