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頸動脈狹窄如何疏通?

陳昭境 |2009.05.15
555觀看次
字級

台灣地區每年粗估近一萬多名國人死於腦中風,更有高達七成存活下來的中風病人,會留下程度不等的神經功能殘障,導致日常生活失能。

腦中風係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造成腦組織損傷的腦神經疾病。其中,腦梗塞約占國內中風病例的七成。絕大部分腦中風導因於腦頸部血管病變,也就是所謂「動脈粥狀硬化病變」,頸動脈狹窄程度愈厲害,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愈高。

臨床上,有些頸動脈狹窄病患完全沒有症狀發生,但隨著血管狹窄程度日益嚴重,發生狹窄側缺血性腦血管症狀的風險愈高。嚴重者中風,輕者出現俗稱「中風預兆」的短暫性腦缺血,如突然嘴歪、眼斜、口齒不清、言語障礙、單側臉部、手腳發麻或無力、走路不穩或視力模糊等大腦局部缺血症狀,或導致類似俗稱「眼中風」的陣發性同側單眼暫時性黑矇。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吸菸、高血脂症、有症狀的冠狀動脈或周邊動脈疾病病史者,以及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者等,都是頸動脈狹窄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生疑似腦血管疾病症狀或常頭暈目眩,應速找神經內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安排頸動脈超音波篩檢。

要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除了控制動脈硬化危險因子,如戒菸、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飲食要均衡(控制熱量、低鈉低脂低糖高纖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控制體重、杜絕不良生活習慣;合併藥物治療。

對於有症狀發生的嚴重頸動脈狹窄病患,如單靠上述內科治療,不能有效預防梗塞性腦中風的發生!建議應視狀況考慮採取血管手術來疏通頸動脈狹窄處,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及「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通常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心臟血管科或放射科醫師執行,係將附有鋼絲、氣球及支架的導管由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入,沿主動脈到達頸動脈狹窄處,以擴張的氣球撐開狹窄處,再將支架留置固定於該狹窄處即成。整個過程約一小時,只需局部麻醉。

一般而言,其風險及治療困難度比傳統血管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低,又能達到預防腦中風的效果,目前已漸成為醫界治療「嚴重頸動脈狹窄」主流,特別對心肺機能不佳、合併有嚴重內科疾病、具高手術危險的病患,更是治療首選方式。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