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總主筆、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維持數十年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多走路、多蔬果、少肉低脂,堪稱健康生活「模範生」,沒想到今年初健診時,仍然發現自己長了一處大腸息肉。
從年輕時就是環保尖兵,甚至是我國「環保署」催生者的柴松林教授坦言,目前台灣環境持續惡化,塑膠製品充斥於生活中,空氣污染、臭氧層破洞、廢水污染、重金屬污染、農藥及環境用藥污染……,使人長期暴露在不健康的致病環境中,即使努力過著健康生活,還是不免危機四伏。
以柴松林自己的養生之道為例,他一向少肉多蔬果,攝取大量纖維質,並力行「總量管制法」的飲食方法,以水果為例,每日份量為自身拳頭大小的二至三倍,並以當季水果為主,精準掌控糖分及熱量。
除此之外,柴松林力行每二年定期健檢一次,確實為健康把關。「由於以往每次健檢,身體都沒有異樣,排便也正常,去年我忽略了定時健檢的時間。」今年農曆年前,柴松林的友人以「健檢」為賀禮,替他安排全身健檢,沒想到竟然發現幾乎已瀕癌變的大腸腺性息肉,隨即動手術將息肉切除。
成功防癌的柴松林教授表示,目前台灣癌症基金會已不只呼籲「天天五蔬果」,更喊出「蔬果五七九」,意指:孩子每天要吃五份、女性要吃七份,男性則要吃九份蔬果才夠,顯示一般國人所攝取的蔬果量,其實都未達標準。
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家人的幸福,柴教授鼓勵大家除了多蔬果,還要多走路,惠而不費的就達到健身的目的。
從年輕時留學法國時開始,就抓緊各種機會多走路的柴松林表示,平日搭車,他會算準時間,提早下車走路赴約,既可健身,也不會因早到而枯等。甚至,上班時他會減少搭電梯次數,多走樓梯,善用零碎時間達到運動的目的,所以幾十年來都維持標準體重。
此外,柴教授指出,多吃蔬果,除了健康的理由,也是愛地球、愛人類的表現。原因是,統計指出,平均十公斤的榖物,才能畜養出一公斤的肉類。可見人類只要少吃肉,就可避免更多地區的人民出現饑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