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別院專輯】高屏弘法重鎮 南屏別院明落成

人間社記者宋芳綺、羅熙珍/文‧盧正娥、邱德良/攝 |2009.04.17
1403觀看次
字級
















南屏別院大樓外觀,鑲貼六千多尊佛像,相當莊嚴殊勝。人間社記者盧正娥攝








南屏別院去年舉辦「關懷貧童助學園遊會」,高雄市長陳菊特地頒獎感謝住持滿益法師。人間社記者邱德良攝





高雄縣長楊秋興(右一)去年參訪南屏別院時,與大眾在禪堂跑香。人間社記者邱德良攝



星雲大師十餘年宏願 歷6年興建 現代人心靈加油站 全方位宣揚人間佛教


編按:總建坪六千坪,樓高十三層的南屏別院,不僅外觀宏偉,整棟大樓外牆鑲貼六千多尊佛像,遠遠召喚人心,加上典雅的室內設計與翠綠的庭園,引人入勝;去年啟用至今,參訪人數已逾二十六萬人次。明天南屏別院就要正式落成,人間佛教又多了一座實踐平台,本報今天以專刊介紹這座佛光山的高高屏弘法重鎮,讓讀者先睹為快,也歡迎您參加明日的落成典禮。


「高屏地區應建設一處綜合性、多元化的現代佛法文教中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十多年前許下的願望,明天將實現。

大師在台灣的弘法史從宜蘭雷音寺開始,卻與高屏因緣最深。大師民國四十年初即在高雄弘法,民國五十二年在鼓山區萬壽山下興建壽山寺、壽山佛學院,在佛光山未開山前,是南台灣弘法與培育人才的搖籃。

當時,歷經二十餘年的弘法,信徒日益增多,原有場地已飽和,大師和當時住持慈惠法師籌措,民國七十年購得普賢寺預定地,建設二年啟用。在歷任住持慈惠法師、依敏法師等人的努力下,定期舉辦佛學講座、專題演講、教師成長營、兒童夏令營、人間佛教讀書會等活動,以豐富課程接引廣大群眾學佛。

壽山寺、普賢寺、高雄佛教堂建築逐漸老舊,空間與功能不敷使用,加上高雄人口日增,興建一座提供北高雄人學佛共修的道場,顯得格外迫切。大師心念建造一座具現代功能、符合時代需求的學佛場所,「南屏別院」的構想於焉產生。

有了建寺的理念後,當時普賢寺的住持依敏法師四處奔走覓地,終於在民國八十八年購得土地,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動工。

工程開始之初,當時普賢寺住持滿淨法師為籌募建寺基金,舉行多場「梁皇法會」,佛光人積極響應、勸募,海內外別分院鼎力相助,成就今天的南屏別院。

「自古寺院就是傳教辦道的地方。有寺廟庵堂就有法在,就能辦道,成為當地文化中心。」大師認為,寺院就如學校、醫院、百貨公司、心靈加油站、藝術中心,具多元功能,南屏別院即設有禪堂、教室、美術館、滴水坊,可容納五百人的齋堂、一千二百人的大殿。此外國際會議廳、小型會議室,可提供企業團體培訓之用。

  「去年六月至十二月,參訪南屏別院人數已超過二十六萬人次。」南屏別院現任住持滿益法師表示,一樓滴水坊開幕以來,假日幾乎座無虛席,二樓高雄人間大學,開設近六十種多元課程,滿足逾二千二百位大眾自我充電的需求,人間大學並開放兩間閱覽室供學生自習,閱覽室裡要求禁語,特別能凝神專注,因此許多父母喜歡送孩子來此念書。六樓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定期展出名家作品,方便民眾欣賞藝術、滋養心靈,並積極透過藝術推廣活動,將美學教育往下扎根。

南屏別院籌建,大師非常關心工程進度,多次巡視、瞭解道場軟硬體設計是否滿足社會所需,大師說:「一座寺院完成後,一定要與民眾的需求相結合,才能發揮服務度眾的功能。」並指示南屏別院「以粥代茶」,每天供應臘八粥,讓民眾來此溫馨吃素粥,歡喜來寺院。

面對未來的弘法規畫,滿益法師強調,除了實踐佛光山「以文化宏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之外,希望透過全方位的弘法,使南屏別院成為高高屏地區宗教、藝術、文化的重鎮。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忠言路二十八號,電話:(○七)五五六八○一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