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名句】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文心工作室 |2009.04.10
765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第強字須從明字做出,然後始終不可屈撓。若全不明白,一味橫蠻,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證之以後效,又復俯首輸服,則前強而後弱,京師所謂瞎鬧者也。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致沅弟

讀懂名句

只是「堅強」的「強」字,必須從「明智」的「智」字做出來,然後才能夠自始至終都不會屈服順從。若全不明白,只是一味強硬地去做,等到他人用至理來駁斥你,用結果來證實你是錯的,你才承認自己的過失。先強硬而後軟弱,可謂無理取鬧了。

名句故事

曾國藩的友人歐陽兆熊著有《小窗春囈》,書中說:「文正一生凡三變。其學問初為翰林詞賦,既與唐鏡海太常游,究心先儒語錄,以程朱為依歸。至出而辦理團練,又變而申韓,嘗自稱欲著《挺經》,言其剛也。咸豐七年,奔喪回籍,得不寐之疾。予荐曹鏡初診之,言岐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蓋欲以黃老諷之也。此次出山後,一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無沾沾自喜之色。」

在歐陽兆熊眼中,曾國藩一生的思想經歷過三次變化。從詩詞文賦到程朱儒學是一變,從程朱儒學到申韓法家是二變,從申韓法家到黃老道術是三變。

曾國藩學程朱儒學是受了唐鏡海的影響。唐鏡海是當代大儒,曾經用儒學感化南方的傜民。後來曾國藩在辦理團練時,改用激烈的法家思想以求速效。

辭官奔喪後,曾國藩夜夜失眠,歐陽兆熊推薦曹鏡初前往診治,曹鏡初不僅醫好曾國藩的身病,也試圖以黃老思想醫治他的心病。果然,曾國藩復出後,對人對事,都改採陰柔之道,不自滿、不居功,終於成就功業。

其實,在曾國藩的想法中,剛柔本該互濟,他採行柔道,是為了補從前的不足。他在長沙與綠營爭吵,在南昌與陳啟邁、惲光宸等人鬥勝,一味求剛的結果,遭遇許多阻礙,因此他知道自己的行事作風必須有所調整,所以他告訴自己,也告訴弟弟:「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

新說名句

「什麼叫作強?」面對學生子路的提問,孔子回答:「有南方的強,也有北方的強。南方的強意指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面對蠻橫的對待也不報復,這是君子的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面對死亡的威脅也不退縮,這是強者的強。所以說,和順而不隨波逐流,政治清明時不改變志向,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這才是真正的強。」

《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而曾國藩則改為:「思必明,柔必強。」這兩種說法都不出孔子儒學的範疇,都是以道德的實踐者為真正的強者。

法家的韓非子是荀子的弟子,對儒學也有一定的認識,所以他知道儒家「行曲則違于臧獲,行直則怒於諸侯」。行為不正的人,面對奴隸時也會氣沮;行為正直的人,面對權貴時也能氣壯。

孟子就認為曾子的「守約」,遠勝於北宮黝的「守氣」。

北宮黝這個人,肌膚被刺不退縮,雙目被刺也不眨眼,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強者了;但是曾子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對的,就會「雖千萬人,吾往矣」,即使面對千軍萬馬也不畏懼。從兩人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北宮黝不過是刺客之流,而曾子則被後人奉為「宗聖」。如此說來,空有血氣之強的勇士,仍遠不及明智之強的儒者。曾子後人曾國藩便以自身戰功證明了這一點。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