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說】春雨油也憂

林之光 |2009.03.26
585觀看次
字級

中國幅員遼闊,緯度氣候高低差異大,各地下種穀熟時間不一,因此,寒冬過後的春雨,對於農民來說,也是有的歡喜,有的憂愁。

春季最需雨的地方是華北。因為那裡春季氣溫高而雨水很少,在沒灌溉的情況下,冬小麥的產量幾乎和降雨量成正比,所以農民才說,「下雨就是下糧食」。華北因此有句家喻戶曉的農諺,叫做「春雨貴如油」。

但是,到了北方的地區, 春雨便並不都是「油」了。黑龍江西部地區春季雖然乾旱,可是因為當地緯度偏北,春季溫度較低,因此春雨過少固然會因旱減產,但春雨多了,春寒(陽光熱量少)的影響會比春旱還嚴重。

因為,如果春季陰雨天過多,氣溫低,地下凍土就會融化慢,種子不愛發芽;即使發了芽,生長也慢,秋季將要成熟時遭霜一打,收成便很差,所以說春雨「多了又發愁」。在農業氣象學中,把這種因農作物生育期延遲而造成的災害,叫做「延遲型冷害」。

其實,華北地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不過使矛盾轉化的春雨量比黑龍江高許多罷了。例如一九六四年春,華北春雨特多,冬小麥雖未因低溫減產,卻因過濕氣候導致了小麥嚴重銹病,結果也大大減了產。

中國西北地區還有更奇的事

:在那水如金子般貴重的地方,春雨竟然「下了就發愁」!原來,乾旱地區種田不靠天上雨水,而靠引高山融冰雪水灌溉。

這裡春季即使偶爾下雨,雨量一般也很小,濕一會兒地皮而已,對莊稼沒什麼作用。可是,這點兒雨卻常常足以使當地富含鹽←的土壤表面結成一層硬殼,稚嫩的幼苗甚至根本頂不出土。在農業氣象學中,管這叫農作物的「雨害」。所以這裡下了春雨,反而還要馬上組織人力中耕鬆土,有時甚至還要重新播種,這怎能叫人不發愁、不生憂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