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情佛光緣教育論壇 星雲大師、逢甲校長張保隆、南華校長陳淼勝對談 大師舉例開示

【人間社記者趙莒玲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昨天對來自全球參加「二○○九逢甲情佛光緣-教育論壇」活動的近一千四百位校友開示時強調,大學生或研究生雖然長大了,但是內心是脆弱、空虛和幼稚的,因此教育必須透過關懷、照顧和鼓勵的愛的教育,也就是以「關心代替責罵」,給予學生信心、希望、歡喜。 (人間社記者安曉得攝)
逢甲大學校友總會今年的理監事、顧問會,昨日起在高雄佛光山舉辦「二○○九逢甲情佛光緣」,會期二天,邀請星雲大師、逢甲大學校長張保隆、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主持「教育論壇」,分享和交流教育經驗與理念。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多給予社會好因好緣。」星雲大師指出,佛光山在洛杉磯首創西來中文學校,現在當地已有八十多所兒童華語學校,可是西來學校的學生卻不斷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事教育,就是提供兒童學習機會,例如請學生帶茶包回去泡茶給父親喝,或帶一小塊蛋糕送給母親當生日禮物,讓學生懂得以實際行動孝順父母。
星雲大師以日本良寬法師為例,當良寬法師發現寺院有位小沙彌晚間偷偷翻牆溜到街上夜遊時,他不動聲色地將那位小沙彌留在牆邊的板凳拿開,那位小沙彌返寺跨牆踩下去時覺得軟綿綿的,驀然發現是良寬法師的肩膀,小沙彌嚇壞了,良寬法師卻和顏悅色地說:「晚上天涼,趕快去加衣服和睡覺,不要驚動別人。」
這位小沙彌感謝良寬法師沒有將他的不良行為公布出來,從此乖乖地不再外出夜遊,別的小沙彌受到感化,也都不再溜出去。
逢甲:億元拾穗
逢甲大學校長張保隆以「談大學經營」為題發表看法。他指出,近十年台灣大學教育競爭激烈,各大學必須「清楚定位」才能生存和發展。基於此原則,逢甲大學定位在「研究和教學」之間,一方面選定二至三個傑出研究團隊從事研究重點突破,讓逢甲在全世界學術界發光發亮;一方面則是投入卓越教學,針對各系所實際需求課程設計、個別輔導學生以及網路教學平台。
面對金融風暴、失業率驟升、學生休學風潮,逢甲大學特別投入一億元「拾穗專案」,補助學生助學金、工讀金、校友回校充電計畫以及啟動全國首創的「未繳費學生通報及追蹤關懷系統」,期望做到「所有的逢甲人,一個都不能少」。
南華:均頭辦學
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分享「法學與法校理念」時指出,現在教學的挑戰是「學生到底要不要學習?也就是願不願意自覺學習。
南華大學的辦學觀念是「均頭」,即不批評學生的成績差或責罵呆或笨,而是說他們不用功、不努力,以呼應星雲大師給學生機會和愛的教育。
逢甲校友會總會長、也是佛光人的劉招明表示,在佛光山舉辦「二○○九逢甲情佛光緣」活動讓逢甲校友更親近佛光山。兩天行程安排眷屬遊園,賞花燈、朝山、參禪打坐、參觀淨土洞窟、楊惠姍琉璃佛像展、象棋比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