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碧華台北報導】從大雜院的窮人家小孩到國際關係學博士,從中國時報總主筆到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右圖)專研「孫子兵法」甚深,掌握了時事先機,前進的步伐鼓舞了目前混沌景氣中的徬徨年輕人。
他將在今晚七時三十分,於生耕致富系列演講座中,與信眾分享兵法如何運用在談判上,以中國傳統的兵學智慧來成功的掌握談判技巧。
劉必榮思路清晰、說理犀利,從生活案例與歷史故事中發現談判哲理,讓人充分領略「談笑用兵」的藝術。他說,謀攻之道要先審視全局,「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什麼是順勢呢?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造勢,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他提出,「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這是他對軍爭的觀點。
談判在虛實間求致勝,劉必榮認為出牌是「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些文縐縐的古代用兵之道化為現代語言,將更令人心領神會。
要完整知曉劉必榮的談判高招和老祖宗的兵法智慧,今天晚上七時三十分,可到佛光山台北道場六樓(松隆路三百二十七號)一探虛實。
欲參加演講民眾可事先報名,聯絡電話:(○二)二七六二○一一二轉二三八九、二二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