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桌球握拍方式分為:橫拍(又名刀板、負手板);直拍(又名直板、正手)。由於桌球是由網球衍生出來的運動,所以桌球拍最開始的型式、握拍方式就與網球雷同,也就是「橫拍」先被發明。
有趣的是,握拍方式居然與東西方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一九○二年兩位日本人坪井玄道與下田次郎,將桌球運動從英國帶回日本,這是亞洲地區最早接觸桌球的紀錄,而後日本人發明另一種握拍方式,也就是「直拍」。
為什麼東西方會有不同握拍方式產生,原因很有趣:因為英國人用刀叉吃西餐,使用餐具時是整支握住,類似橫拍握法;而日本人吃飯用筷子,則類似直拍握法。
桌球約民國初年被引進中國,中國人吃飯用筷子,當然也習慣用直拍。早期桌球運動僅流行於上海、廣州、北京、天津等少數大城市,不過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已成為全民普及的運動。
以下介紹橫拍、直拍兩種握拍方式。
橫拍:
具體握拍方法為—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拍的正面,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的反面,虎口輕微貼拍。橫拍源於歐洲,多為歐洲運動員所採用。
橫拍的特點是:攻球力量大,攻與守轉換時無需變換握拍方法,利於攻守結合。另外,橫拍無論在攻或削時,照顧範圍都比直拍大;尤其是利於回接弧圈球。
直拍:
拇指與食指扣在拍前,其餘三指貼於拍後。這種握法多為進攻型打法運動員所採用,如莊則棟、郭躍華、劉南奎等皆是。在進行正手攻球時,往往是食指放鬆、拇指用力壓拍,以此調整拍形。
拇指貼於拍前、其餘四指貼於拍後,則為直拍削球時的握拍法。若削中反攻時,需將食指挪於拍前改為進攻型的握拍法。直拍源於亞洲,多為亞洲運動員所採用。
直拍的特點是:出後速度快,手腕靈活,動作隱蔽,但照顧面不如橫拍大,反手壓拍形前傾不如橫拍,所以在接弧圈球時,不及橫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