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投公園內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原為一九一三年(日大正二年)台北州廳仿傚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所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為當時東亞地區最富盛名,規模最盛大的公共浴場。由於歷經時空遞嬗,管理使用單位迭經更動,而逐漸傾頹荒廢。幸好經地方人士熱心奔走,終於在民國八十六年經內政部核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而後由台北市政府撥款修復古蹟,並予以再利用,於八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佔地約七百坪的兩層樓房建築,底下一樓為磚造,二樓則採木材建造。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外觀,採取英國維多利亞式樣「洋風建築」的基調;浴場空間設計上,有拱廊、列柱、彩繪鑲嵌玻璃等西洋式的建築,營造出羅馬浴場般的空間感,也讓整個浴場襯托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二樓榻榻米大廳的設計,則採用日本傳統建築的作法,當泡湯完畢梳洗後,可在大廳納涼、品茗、用餐,或下象棋、玩圍棋消遣,或走到望樓露台,欣賞北投溪沿岸的山光水色。
溫泉,是地熱的重要徵兆,奔流不息的溫泉,宛如大地賜予人們的天然禮物。在北投公園旁,中山路盡頭山谷窪地的「地熱谷」,為日式的地名,日語讀音唸Zigokutani,意為「宛若地獄的山谷」,因而又稱為「地獄谷」,確實如此,當您親臨現場,面對瀰漫的硫磺蒸霧,可以聯想到恐怖地獄的情境。在地熱谷內,終年瀰漫濛濛的蒸氣,一股股往上竄升,當清早的朝陽照射到煙霧,瞬間光影隨意變幻,如夢似幻仙境般的情景,贏得「磺泉玉霧」的美稱,在日據時期,即列為「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