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森把「短時間呈現複雜結構」經驗 運用在劇場 2/21起國家劇院演8場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一個獨角戲的舞台,就是兩廳院製作全球首演作品「歐蘭朵」,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一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八場。一場穿越兩性交錯,運用劇場空間大玩時間瞬間轉換遊戲,歐蘭朵跨越四百年,完美呈現生命流變的異數。
兩廳院首度開辦的「台灣國際藝術節」,開幕的旗艦製作是由美國視覺劇場巨擘羅伯‧威爾森,為台灣京劇名旦魏海敏量身打造的「歐蘭朵」,音樂及劇本邀請國光劇團負責。「歐蘭朵」以仿傳記體的形式書寫了主角歐蘭朵由男變女,跨越四百年的生命故事。此次魏海敏獨挑大樑,挑戰二小時的獨角戲演繹歐蘭朵的一生,忽而男聲,忽而女聲,既是古代奇男子,又是現代獨立女性的奇異角色。
羅伯‧威爾森近日抵台,他以極簡的舞台視覺,精準的燈光設計,風格化的肢體動作與裝扮,無所不在的立體聲響,及充滿靈動的靜默留白,感受時間流動。
羅伯‧威爾森表示,他大三時的教授曾在課堂要求大家,在三分鐘內設計出一座城市。他常把這個經驗用在劇場中,以短暫時間呈現複雜結構。
「歐蘭朵」雖已有英、德、法三種版本,這次與兩廳院的製作,卻是其中最獨特的,因為演員相當不同。多數西方演員無法做到他所要求的肢體細節,然而,魏海敏自年輕時所受的戲曲語言、肢體訓練與情感深度,是讓導演羅伯‧威爾森非常欣賞的特質。
他指出,「歐蘭朵」因文本視覺非常豐富,與魏海敏共同帶領觀眾進入一趟東方風格的心靈之旅。羅伯‧威爾森將「歐蘭朵」的結構方程式,簡單區分三部份。黑暗面,以水平線和垂直線的抽象舞台,代表歐蘭朵此時是十六歲男孩;灰色面,由曲線組成,舞台中央矗立一顆大樹,歐蘭朵穿過大樹後方,轉變為女人;第三是光及色彩,曲線及直線共同呈現,歐蘭朵成為二十世紀女性。
當舞台極簡時,台上細微點都會被放大,其效果遠比誇張的動作更大。威爾森認為,所有劇場演出都是舞蹈。他通常先在靜默中排練,再加入燈光。身為藝術家,他的角色在於提出問題,創造一個思考空間,讓觀眾可以反思,而不是單純接受他在作品中提出的暗示或想法。
他認為現代舞台上都太繁忙,同時有許多事情發生。肢體語言、燈光及舞台其實都可以純粹地表現自已,應該能夠強化彼此而非僅成為裝飾。他希望能創造一個異象幫助觀眾看與聽得更清楚。他更要求劇組及演員與觀眾,都要像動物一樣仔細聆聽,以及樂在其中。
購票洽兩廳院售票www.artsticket.com.tw,(○二)三三九三九八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