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入冬以來,中國中、北部出現大規模乾旱,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陝西等地,多處已達重度乾旱或特旱,全國近百分之四十三的冬小麥遭殃。此外,旱災也造成三百七十萬人以及一百八十五萬頭大型牲畜飲水困難,雖然河南等災區雖已啟動人工造雨,但成效不彰;北京城也已逾百日沒降雨,這是自一九七一年以來的最長紀錄。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宗志平指出,中國降水的水氣主要來源於孟加拉灣,但今冬的大氣環流有些異常,造成孟加拉灣水氣很難輸送到中國;此外,冷空氣較為頻繁,濕度條件較差,不易降水。
華北冬麥區
降水量少過半
中國氣象局的消息顯示,去年十一月以來,中國北方冬麥區降水持續偏少。此外,華北各地冬麥區降水量較同期少五至九成,而中部、西北部等地降水量更減少九成以上。由於降水偏少,冬季小麥生長大受影響,部分地區出現土地乾裂、麥苗枯死等現象,全國近半的冬小麥受災,面積之大,多年少見。
專家指出,旱情已造成小麥弱苗比例增加。若冬春連旱,影響將更為嚴重,不僅將造成更大範圍的枯苗與死苗現象,而且直接影響小麥的收成,進而對夏糧產量造成嚴重損失。
北京市
逾百日未下雨
春節已過,立春將至,但中國首都北京市毫無降水跡象。根據資料顯示,自去年十月二十六日以來,北京市日降水量小於零點一公分的連續天數已經達到一百天。河北省也比往年同期少了百分之九十,為五十年來最嚴重,四十萬人的供水已受影響。
安徽重創
損失76億
此外,安徽省亦遭重創,至少有二千五百九十一萬畝農地受創,旱小麥主產區內更有約三百萬畝農地陷入絕收,造成約七十六億八千萬元台幣經濟損失。
中國農業部與大陸氣象局在會商近期氣象變化、分析旱情形勢後,認為未來十天北方大部地區仍無足夠降雨,旱情形勢依然嚴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總理溫家寶等人,已要求全民必須做好長期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