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滅為樂 聖嚴法師願無窮

 |2009.02.04
2089觀看次
字級

二○○六年九月,法鼓山聖嚴法師(右)交棒給第二任方丈果東法師(左)。圖/本報資料室

【本報綜合報導】曾經獲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昨天下午四時在弟子虔誠念佛中圓寂,信眾一起為聖嚴法師祝禱「寂滅為樂」。

聖嚴法師,俗姓張,一九三○年生於江蘇省南通縣,十四歲在故居的狼山廣教寺出家。在陳慧劍寫的《聖嚴小傳》中述及,聖嚴法師幼年家貧,一回鄰居和媽媽聊天,問到他將來要做什麼,媽媽說因家貧,看來只能做和尚,並笑問他是否願意,沒想到他立刻說「當然想做」,讓媽媽當下愣住,直到有寺方找他去做和尚,家人以為是開玩笑,他卻真心期盼這樁「喜事」,隨即出家。

一九四九年,他隨軍隊來到台灣;一九五九年結束十年軍旅生涯,於東初長老座下再度出家,長老給他法脈的字號是「慧空聖嚴」;翌年秋天,他到基隆海會寺受三壇大戒,得戒和尚是道源長老。

一九六一年,他到高雄美濃朝元寺閉關,閉關六年中,勤研經藏,並撰寫出十九萬言的《戒律學綱要》,不僅佛學院採用為課本,連南京金陵刻經處也將這本書翻印流通。此外,他還寫了《正信的佛教》、《佛學群疑》等書。

首位博士比丘

一九六九年,他遠赴日本,考入東京立正大學碩士班,六年間,他完成文學碩、博士學位,是中國比丘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一九七五年,他回國應邀出席海外學人國建會,隨後應邀赴美弘法,先後出任紐約大覺寺住持,美國佛教會董事、副會長,駐台譯經院院長。一九七七年,東初長老示寂,聖嚴法師奉長老遺命返台接掌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法務。

被尊稱環保和尚」

一九七八年,應聘為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一九八五年,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負擔起培養佛教學術人才的任務。此外,他在方寧書教授的協助下,成立了東初出版社。

為了因應未來的發展,聖嚴法師於一九八九年,在台北金山鄉面對北方海洋的八十甲山坡地,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開闢國際性「修行與教學」的法鼓山道場。

聖嚴法師除經常舉辦禪七、大型演講會,著書寫作外,一九九二年起,推出「心靈環保」運動,此後全方位向社會推動環保,被媒體舉為「環保和尚」。

獲選卓越宗教領袖

二○○○年八月二十八日起四日,他應邀出席聯合國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二十九日在聯合國大會堂的開幕後第一場次中擔任主題演說,三十日出席高峰會的小型顧問會,三十一日發表環保論文,這也是近代佛教史上的首例,並被選列為全球五十三位卓越的宗教領袖之一。

為了以現代語言和觀點弘傳佛法,聖嚴法師在極其忙碌的行程中,仍不忘著書寫作,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並有多種著作被譯為多國語言,廣布世界各地。

為法忘身的他,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屢屢獲得國家、社會、文化等十多種獎項。

提倡預立遺囑

聖嚴法師一向提倡預立遺囑,二○○○年九月十一日,他與台大校長陳維昭、教育部長曾志朗在一場「生命教育鼎談會」座談時笑談身後事,台下的弟子卻有人拭淚。

聖嚴法師說,在佛法看來,肉體雖然腐壞,神識卻是由過去生、今生到來生,延續不絕的。

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聖嚴法師在個人書法展開幕時,就曾表示「我之所以還活著,是為了完成最後一個悲願。」他並公開指出「四天前我在加護病房時,本已準備死亡」。

罹腎病卻拒絕換腎的聖嚴法師表示,「死了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存在於無限的時間與空間」,既然生命永遠存在,死亡自然無足懼。

聖嚴法師不僅是社會的道德典範,也是一位在歷史舞台上留下輝煌功績的宗教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