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7億美元售經紀業務部 獲利65億美元 緩解巨額虧損 兩者組成最大券商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十三日以二十七億美元(約台幣八百九十七億元)取得花旗集團(Citigroup)經紀業務部門美邦(Smith Barney)的控制權。美邦和摩根士丹利的財富管理部門合併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經紀公司。
摩根士丹利發表聲明表示,將取得新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百分之五十一股權,並有權在未來五年購入其餘股份。花旗可在帳面上獲五十八億美元收益,並創造六十五億美元資產,大為緩解花旗去年巨額虧損。
這項交易將在今年第三季完成,新公司將由摩根士丹利總裁高曼出任董事長,花旗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美加區的最近一任總裁江斯頓擔任總裁。
摩根士丹利 小吃大
摩根士丹利以這宗以小吃大的交易,展現其摒棄高風險投資路線的決心。摩根士丹利去年獲監管當局批准由投資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時表示,希望吸收富裕階層存款,讓業務多元化。
摩根士丹利本身擁有八千名經紀人,購入美邦後,新公司全球辦事處逾一千個,經紀人超過兩萬,擁有六百八十萬名客戶,年收入達一百五十億美元,稅後利潤二十八億美元。其規模在全球經紀行業中無人能出其右,超越日前收購前第一大券商美林的美國銀行。
美邦擁有一萬四千名金融顧問,全美分店有六百間,是花旗少數未受次貸問題波及的業務。截至去年十一月三日,該證券行坐擁九百萬美國客戶、管理資金達一點三二兆美元,去年頭九個月收入逾七十九億美元,占財富管理業務總收入八成以上。
下次恐賣花旗財務
花旗執行長潘偉迪曾誓言不會出售花旗美邦,但在金融海嘯中,政府不斷向花旗施壓,要求「瘦身」。面對轉型壓力,潘偉迪最後還是選擇賣掉花旗美邦。
消息人士表示,花旗集團下一步可能出售消費者放貸部門「花旗財務」,業務只剩各地分支銀行、企業併購顧問、證券承銷、帳款管理、企業放貸和客戶代操交易等。擁有花旗股票的「史密斯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史密斯甚至預言:「未來一年內,花旗集團可能不復存在。」
花旗集團一九九八年由旅行者集團和前花旗銀行合併而來,率先實行集銀行、理財和保險產品於一身的「金融超市」模式。這個模式雖為花旗帶來空前利益,同時也創造了不穩定又無法管理的金融怪獸。分析師認為,出售美邦,分割業務之後的花旗集團,將回到原先「花旗銀行」時代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