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彭日鏡新竹報導】用稻草堆成的「草墩」,是農業社會中鄉村景觀之一,因時代變遷已難得一見,極力推廣休閒農業的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以「草墩」妝點門面,藉此吸引遊客到來。
在農業社會,稻草是主要薪柴之一,還可以用來舖畜舍、編織草繩,更是栽培洋菇、草菇的主要原料,用途十分廣泛,因此農民在稻穀收割後,為避免稻草棄置田間而腐壞,均先捆成一束束晒乾,然後在田間或住家附近空地堆成草墩,以維持稻草品質及隨時可取用,以往走在鄉間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草墩。
對堆草墩有經驗的范姓農友表示,堆草墩是一門技術,先固定一根長竹子,再將一束束乾稻草由下往上堆,此時要顧到重心與平衡,否則會前功盡棄而倒塌,完成一個金字塔形的草墩後,還要在最頂端加上一個廢棄輪胎固定,如此才算大功告成。
近年工商業發達,農業社會的種種已漸遭淘汰,民生必須品皆以塑膠品替代,稻草利用價值微乎其微,甚至是多餘的廢棄物,農民多把稻草在田間就地焚燒當肥料。
南埔村大力推動休閒農業,為樹立該地區的獨特風格,在村內堆了不少「草墩」,恢復往日農村景緻,吸引喜歡田園風光,又未見過草墩的民眾前往焢窯、踏青,享受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