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擷秀】 全香科-柑

菲爾 |2008.12.02
553觀看次
字級

柑,別名為金實、柑子、木奴、新會柑、瑞金奴等,是植物茶枝柑或匝柑等多種柑類的成熟果實。

在中國人的社會中,柑是相當普遍的水果。早在南朝時,徐陵就有〈詠柑〉詩:「朱實挺江南,苞品擅珍淑。上林雜嘉樹,江潭間修竹。萬室擬封侯,千株挺荊國。綠葉萋以布,素榮芬且鬱。得陳終宴歡,良垂雲雨育。」

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樹間〉:「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幾杖,垂實礙衣裳。」說的是柑樹發出的香味,充滿了整個院子。

在詠柑的詩詞之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宋代才子蘇軾的〈食柑〉,他寫道:「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嘗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全詩寫食柑的過程,描述得十分生動,堪為一絕。其中「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向來被指為形容柑之可口的最佳形容。

柳宗元有〈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此詩作於作者貶官柳州時期,抒發種柑樹的感想。他還說「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原來他對柑樹的深情來自屈原(楚客)的〈橘頌〉,並非三國時的丹陽太守李衡那樣種柑來致富。

自古人們已懂得柑對身體的好處,其性涼,味甘、酸,吃了能夠生津止渴、清利咽喉,還能潤燥、和胃、抗炎、消食順氣、利尿、醒酒。在許多記載植物、食物的書籍中都曾提及。比如《開寶本草》:「利腸胃中熱毒,止暴渴,利小便」;又說:「山柑皮,療咽喉痛效。」《食經》中也說柑是「食之下氣,止胸熱煩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