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二至四天 記錄每次排尿時間及尿量 建立正確排尿習慣 恢復膀胱收縮功能
【本報台北訊】陳小姐是一家外商公司的中階主管,最近經濟不景氣,公司幾乎天天開會找出路,工作壓力大到只要聽到要開會,就緊張得往洗手間跑。就算才尿完,輪到她上台報告時,又得以跑百米速度衝到洗手間,讓她覺得很丟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明哲指出,陳小姐是典型的精神性頻尿患者,這是一種身心症候群,患者往往把心理的壓力,轉為身體上的症狀來表現。除了頻尿,有些人是腹瀉,壓力一來,非得上洗手間「嗯嗯」不可。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指出,引起精神性頻尿的原因有二,一是個性及心理層面,比如焦慮、敏感型、追求完美的個性及強迫性人格等;另一則是錯誤的排尿習慣造成。
他最近也碰到一名六歲小男孩,因不喜歡上學,也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近半月來,每天一到上學時間,他就緊張得不得了,甚至每十分鐘就要尿一次。在學校上洗手間,不是尿不出來,就是勉強擠出幾滴尿;一回到家,卻尿得又快又多。
劉明哲表示,膀胱是個彈性十足的器官,可容納超過五百毫升的尿液。當尿液累積到五十至一百毫升時,會有第一次想尿的感覺;一旦尿液累積到三百五十至四百五十毫升時,才有真正尿意。洪峻澤則強調,適當的尿量應是每次二百至四百毫升,每次少於兩百毫升是頻尿,多於四百毫升是憋尿。
他建議已出現精神性頻尿的患者,不要想尿就尿,這樣膀胱收縮功能會逐漸萎縮,膀胱容量也跟著減少,應等到尿意大到非尿不可時才排尿,即可拋開頻尿困擾;另外,可透過「排尿日記」記錄每次排尿時間及尿量,能讓醫師了解病患真實的排尿情形,也能協助病患建立正確排尿習慣。
排尿日記只要記錄二至四天就足夠。如果只記錄兩天,其中一天選正常上班日,一天選休假日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