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研究發現,愈早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就愈高。與十五至二十五歲女性相較,十至十四歲少女的HPV抗體濃度至少高兩倍以上,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建議,最好在還沒有性行為之前施打疫苗,保護效果最好。
目前兩大國際知名藥廠的疫苗陸續在台上市,主打「長效型」子宮頸癌疫苗「保蓓」聲稱,截至目前為止,已追蹤至第六點四年,保護效力仍達百分之百;另一家「嘉喜」認為,自己疫苗抗體與人類乳突病毒的相似度最高,以十八型為例,只要少量抗體及佐劑,就能達到最佳的預防效果。
國內約有六、七萬人次接種過子宮頸癌疫苗,有不少家長質疑子宮頸癌疫苗保護力的年限,鄭文芳表示,依據國內外臨床研究預估,接種後預防效果至少長達十五至二十年。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曾志仁指出,全球已有四千多萬人接種過「嘉喜」,迄今沒有失敗的個案,證明此疫苗具有非常好的記憶能力,一旦遭受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就會喚醒記憶,產生保護力。
醫師建議,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施打愈好,如果已有性行為,在施打疫苗之前,最好先接受抹片檢查;接種後,仍應每年做抹片。
另外,婦產科門診中出現男患者表明性伴侶太多,擔心增加女友或太太日後感染子宮頸癌的機率,特地問醫師,打疫苗是否能降低感染風險?對這類病患的疑問,醫師並不建議施打,因為理論上子宮頸癌疫苗雖可預防菜花,但衛生署並未通過這項適應症,因此不會幫男性接種疫苗。
曾志仁認為,預防性病的關鍵還是保持安全性行為,戴保險套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