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佛光會的號召下,兩岸三地的佛教團體,二十三日分別在台灣、香港、大陸三地為全球民眾同步叩鐘祈福,祈求世界經濟好轉、干戈永息,和平安樂。 追求世界和平長久以來就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但是地球上仍然充斥著病苦、貧窮、戰爭,地球的資源也因為人類的貪婪而急速耗竭,世界和平雖然是個理想,但卻最應該努力實現。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星雲大師為此寫了一篇世界和平祈願文,他寫道:「國際間的戰火發出隆隆的砲聲,人我間的口舌發出惡毒的罵聲,欲望裡的洪流洶湧澎湃的翻滾,族群中的仇恨生生不息的蔓延。那些聲浪啊,如排山倒海般的湧來;那些聲浪啊,如淒風苦雨般的襲到…。」
世界之所以無法和平,源於人類的貪、瞋、無明。小自人與人之間的口舌是非;大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論為國土邊界紛爭、經濟利益衝突,還是意識形態的強加於人,無非是為了滿足自私的願望。如果大家都能體認佛教的無我和慈悲義,衝突、戰爭就不會發生。
直到今天,大國之間的利益糾葛益形熾烈,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戰火依舊沒有停息。全球經濟衰退,全球金融風暴方酣,也未見有攜手合作的跡象,各國自顧不暇,誰也沒有餘力多管別人。而次貸風波更是由於一些貪婪的企業意圖運用他國的資金,因不勞而獲的念頭所引發。
近年來雖然有一些人道團體發起救援第三世界的活動,但這樣的援助只能救助於一時。國與國間的紛爭,雖然聯合國偶爾也會擔任和事佬,但也是由大國掌控,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的契機十分渺茫。
回頭看看台灣的情況。在政治上有藍綠意識形態的衝突,致所有政策都無法心平氣和的論事;在經濟上受國際金融海嘯的波及,一波波失業潮引發不少社會問題;我們也有貧窮落後的問題,偏遠的城鄉得不到較豐沛的教育醫療資源。儘管有不少的社會福利團體投身挹注,問題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解決。
一個人、一個團體、社會到一個國家,問題就已經多得難以解決,更何況是全世界。但如果不努力,人心將無法平靜、社會將無法和諧、國家將無法太平,人類必將永無寧日。
佛教寺院每天早晚都會鳴鐘,並唱誦「叩鐘偈」,祈願:「虔祝民圖宏固,國道遐昌。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迴;九幽十類之中,悉離苦海。風調雨順,免遭飢饉之年;南海北疆,俱瞻堯舜之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無明長夜,願共速醒。無邊世界,清淨安樂;遠近檀那,增延福壽。」
佛法的力量從個人開始,每個人若都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就不會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私作為,也就是所謂的菩薩行。由此及於團體、國家、全世界,世界就有和平的希望。
誠如國際佛光會所號召,在「眾緣和合」之下能帶來「和諧世界」的契機。願和平的鐘聲傳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