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竹苗秋冬季風強勁,具風力發電潛力,但幾年下來,發電機組連番折損,甚至創下世界首例,也讓人對風力發電成本,重新評估,業者內心掙扎,與風力的拔河,不斷上演。
「一座風力發電機,五年前約六千萬元,隨著歐元增值,現在要一億二千萬。」竹北天隆造紙廠二座風車,開啟地方風力發電首頁,不過,其中一座去年八月在颱風中,因葉片轉不停而燒毀,損失逾六千萬元,迄今難修復。
前年十月,新竹香山也有一座風力發電機燒毀,高聳的風車失火,消防車難救援;今年辛樂克颱風過境,中部也有風車受損;今年初,苗栗後龍一座風機葉片掉落,更是全世界首例,引起廠商重視,設法追出原因。
「如果長期運轉,應能達到節能效果。」天隆配合政府能源再生計畫,九十一年間架設二座風力發電機,可生產一七五○瓩電力,開創風氣。
不過,風車供電不穩,八到十月風力旺,供電平穩了,但也充滿「風險」。天隆廠風車在颱風中毀了一座,因和能源局簽過供電契約,如今達不到,賠了一千萬元,重建要一億二千萬元,做或不做都困擾。
算一算,設置風車後,每年每座風車,約可省下七到八百萬電費,但將賠償七千萬元,和未來重建需一億二千萬元,至少要二十五年才打平,算來是高成本電價,風力發電是否可行?業者內心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