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家庭 人人各司其職 打理家庭、採買、子女教育等工作 感情緊密卻不牽絆
【本報台東訊】「我有五個爸爸,七個媽媽。」十四歲的田信恩向同學介紹自己家庭時,得意自稱他有個「七彩家園」,同學們聞言不敢置信,但卻是事實。
七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兩年前來到台東縣卑南鄉太平村共組「大家庭」,十四個大人、十六個小孩共同生活在不到百坪的公寓裡,他們追求相同的家庭幸福。
「為什麼單親家庭孩子被認定得不到愛?被認定會學壞?」七彩家園發起人邱麗卿是太魯閣族單親媽媽,聽人批評單親家庭頗不服,因而興起集合大家共組家庭的念頭,她說:「大家合起來就完美了。」
邱麗卿說,在這個大家庭,每個人各司其職,感情緊密卻不互相牽絆,「每戶每個月繳一萬元作為共同生活基金,沒有人計較誰家人多,東西吃得多、用得多。」
每天清晨五點,七彩家園就很熱鬧;大人合力做手工饅頭等早餐,其他十六個孩子也起個大早到頂樓運動,吃完早餐,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
平日家園成員各司其職,分行政部、家園部、文化團等,家長除本身工作外,大家分工打理家庭、採買、子女教育等工作;文化團長張美英負責指導小朋友原住民傳統歌舞及現代舞等,她常帶著孩子外出表演,所得作為文化團經費來源。
擔任醫院放射師的「園長」王金龍說,「在這裡每個爸爸都有十六個孩子要顧,從一歲到十六歲,任務很重大」,成員彼此常溝通教養觀念,一起幫孩子找到夢想、培養他們獨立自主;有些爸爸比較嚴肅,管教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其他父母縱有意見,在孩子面前都不會干涉阻擾,事後才溝通。
以前當臨時工的田勝明、白茂榮來台東後,找不到工作就負責種菜、修繕,也學做饅頭給家人吃,沒想到越做越好,甚至有人慕名訂購,現在兩人每天得做四、五百顆饅頭外賣,成家園重要事業之一。
白茂榮說:「妻子建議加入七彩家園時,我有些排斥,參與後卻發現真實自我,以前我不愛說話,工作不穩定、情緒不好,家裡氣氛也不好,現在生活變有趣了,家庭活動還要帶動唱哩。」
正如「七彩家園」團歌:「從嗷嗷待哺到特別另類的小孩,從剛毅木訥的男人到承擔生命責任…。」每位成員都說:「在這裡,我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