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兵荒馬亂、強權壓迫的世代,不免讓人想寄望有一個超人或救世主來拯救世間人們種種的苦難。同樣的,面對世風日下、言論自由的濫用,真的更希望能有正義之士來力挽狂瀾。
今日看似科技發達、物資豐富,但貧富懸殊擴大。多少人正處於失業、收入不固定或是不夠基本生活開支的生活窘境,但卻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報導某個聯誼會動輒就花了百萬元,窮人似乎很難喚起當權者節流的心,更難接受有錢人的揮霍無度?昔日開啟本土半導體相關產業的推手已逝,相信有些人在懷念之餘,卻禁不住要問:「能啟動本省產業再度興起的領航者,何時才會眷顧居住在這寶島上的芸芸蒼生?」
絕地逢生的希望
在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中,其第三大願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出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正十四、四○五上)即知在強調現世利益中,若想讓自他都過著衣食具足的生活,則不得不要求自己博學多聞,以利科際整合。也不能不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以利洞察企業的先機。就算是在百般不利的環境下,也能洞察到轉寰之先機,找到最適切的解決方法。
然而,有時人們鑽牛角尖的個性,卻給自己處處踫壁的機會,時時自以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就會讓人在絕地中自怨自艾。古德說的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時的確需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多一點毅力,若能堅持努力到最後,也許就會有絕地逢生的轉機。
自助人助的實踐
古德說:「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即知好運、專業技術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自己創造更多合適的因緣,所謂「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稟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正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最佳寫照,「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更凸顯出紮好基本功夫的重要,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於正確思惟分析歸納的能力,創造力來自於博學多聞、敏銳睿智。就好像樹要有根、大樓要有地基一樣,所謂「因緣分次第,心所攝,自助成法,不相捨離。」(出自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九、五五九上)就算有人自稱救世主,一是要小心不要被詐騙了,另一是幸福或悲苦,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他人可以代受的。更不要自以為自己是救世主,全體的幸福是要靠全民集體的創作,容不得任何人蓄意的破壞。
總之,與其在期待救世主的出現,不如長養自己對大眾的慈心悲願。市井小民固然期盼公共政策能引導我們走向康莊大道,但不如自己學習可行的創新。不求曇花一現的燦爛,只求永續經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