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宋代的分茶

杜昌宏 |2008.10.27
1293觀看次
字級

 ◎杜昌宏
「分茶」大約始於北宋初年。何謂「分茶」?
 《劍南詩稿校注》卷十二〈疏山東堂晝眠〉釋曰:「分茶,宋人泡茶之一種方法,即以開水注入茶碗之技藝。」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在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中,這「分茶」不是尋常的品茗,而是一種獨特的烹茶游藝。陸游在詩中把「戲分茶」與「閒作草」並提,可見這絕非一般的玩耍。宋詞人向子湮有〈浣溪沙〉一首題云:「趙總持以扇頭來乞詞,戲有次贈。趙能善棋、寫字、分茶、彈琴。」此人把分茶與琴、棋、書等藝並列,說明此藝為當時文人喜愛與時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分茶又稱茶百戲、湯戲或茶戲。楊萬里有一首〈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記述他觀看顯上人玩分茶時的情景,十分詳盡而生動。詩云:「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如分茶巧。蒸云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遇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劈絮太空,影落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勢字嫖姚。」茶、水相遇,在兔毫盞的盞面上幻變出奇奇怪怪的畫面來,有如濕雅的丹青,或似勁疾的草書。
 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荈:茗錄》中說到一種「茶百戲」的游藝:「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茶百戲。」陶谷所述「茶百戲」便是「分茶」,「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笑擊拂」,此時,盞面上的湯紋水胍會幻變出種種圖樣,若山水雲霧,狀花鳥蟲魚,恰如一幅幅水墨圖畫,故也有「水丹青」之稱。
宋代以後,由於茶類改制,龍鳳團餅已被炒青散茶所替代,因而,茶的飲用方法也隨之而改,沏茶用的點茶法被直接用沸水沖泡茶葉的泡茶法所替代。在這種情況,宋代時興的分茶遊戲,也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