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句】

 |2008.10.19
624觀看次
字級

Elderspeak 老人語言

紐約時報最近一篇報導引述一項研究發現,美國社會上充斥著專家所謂的「老人語言」(elderspeak)。什麼叫「老人語言」?就是那種連哄帶騙、語多輕蔑的用語(the sweetly belittling form of address),常常惹火(rankled)年長的人。舉例來說,醫生為老年人看病時,常用哄小孩的話;店員也常認定老年人一定不會用電腦,或需要慢慢解說,或提高音量,對方才聽得到。

但最讓老人家起雞皮疙瘩的是被叫「親愛的」(dear)、甜心(honey)、蜜糖(sweetie)等示好的肉麻字眼,加州83歲的艾維拉老太太就說,「我聽了就一肚子火」(raises my hackles)。而根據耶魯大學貝卡.李維(Becca Levy)教授的一項研究,這種肉麻或「侮辱性」的稱呼有害健康(have health consequences)。

李維指出,這些小小的侮辱,可能使人對老化產生更多負面形象(negative images of aging),而常接觸這種形象會使機能健康惡化,包括存活率降低(lower rates of survival)。根據李維2002年在俄亥俄州一人口只有660人的小鎮對50歲以上的住民所做的調查,那些生活在對老化持正面觀感(positive perceptions of aging)環境中的老年人,平均可以多活七年半;比運動或抽菸影響深遠。

而在她即將發表的研究中,李維教授進一步指出,暴露在老化負面形象中的老人家,包括經常接觸到「忘東忘西」(forgetful)、「老叩叩」(feeble)和「危危顫顫」(shaky)等辱罵老人家用語的,記性和平衡感測試(memory and balance tests)表現成績都較差,而且壓力大。

另據堪薩斯大學護理學院的克莉絲汀‧威廉斯(Kristine Williams)教授指出,對老人家殺傷力最大的還是當照護人員用「乖女孩」(good girl)或「我們感覺如何?」(How are we feeling)等用語時,這些病患就會變得較具侵略性或比較不願合作。如果像對貝比一樣對他們說話,他們更會藉由扮鬼臉(grimacing)、尖叫或拒絕合作來表現他們的怒氣。

威廉斯指出,當醫護人員叫老年人dear或 sweetie時,可能只想拉近距離,同時也較淺顯易懂,但這些親蜜用語也傳達出他們「弱智無能」(in-competent)的訊息,老人家會越來越自卑、抑鬱、內縮。尤其對那些老年失智症(Alzheimer's)患者,當他們逐漸喪失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同時努力想維持人格完整時,最忌諱被當嬰兒看。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老人失智症及其他癡呆症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