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不僅創造了財富王國,他生前致力公益不遺餘力。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曾表示,「父親常說,一個人的手再怎麼拿,就是這麼多,可是一放開,反而全世界都是你的。因此,不論做什麼事,他都是以利益社會人群做出發點。」王永慶就是以這樣的言行,寫下自己的一生。
以王永慶一手創辦的長庚醫院而言,是台灣第一個標榜平民化的大型醫院,以服務中低收入民眾為目標;長庚護專設立的初衷,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說,是為了幫助原住民家庭,讓原本常遭人口販子拐賣的原住民少女,可以學一技之長並就業、養家。
為了幫助聽神經缺損孩童,王永慶在民國八十八年捐出價值新台幣兩億元三百七十六套人工電子耳;為幫助老人避免因肺炎引發侵襲性疾病與死亡問題,王永慶決定自去年起的三年期間,陸續捐贈五十七萬八千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給衛生署,總值約新台幣五億元。
王永慶的「釣竿計畫」,指的就是給原住民學一技之長,有謀生能力。前任長庚院長張昭雄表示,當年長庚護專的聯招分數很高,董事長知道循聯招的管道無法收到原住民學生,因此指派一項「不可能任務」給他,派他去跟教育部談判,學生的學費、師資、宿舍、每個月的零用費,全部由長庚負擔,不花教育部半毛錢,換取教育部同意長庚單獨招生。第一年招生,長庚與教育部說好只招收一百五十名學生,但第一屆有八百多名的原住民報名,王永慶看了一下就就說:「全部收,一個也不要少」,最後「超收」廿人,第一屆收了一百七十名的原住民學生。
隨著台塑集團跨海發展,王永慶在大陸支持希望工程,設置學校培育人才,預計將在各地援建一萬所希望小學。而長庚獎學金的設立,也使不少學子身受其惠。
今年五月四川大地震之後,台塑集團迅速捐款一億元人民幣賑災,協助震後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