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糊莊嚴神像 葉永析藝把罩 羅智華 |2019.07.12 語音朗讀 70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葉永析期盼透過紙糊神像技藝的復興與傳承,為守護宗教文化盡一份心力,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紙糊神尊的莊嚴與美好。圖╱葉永析提供 紙藝師葉永析六年多前自學紙糊技術,結合自身建築背景專業,用紙製出一尊尊型態莊嚴又慈藹的神尊。圖╱葉永析提供 圖為紙糊神像「千里眼、順風耳」。圖╱葉永析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紙糊神像歷史悠久、最早可溯及唐代淵源,民間信仰中,還有所謂「一紙、二土、三木、四金」說法,特別將紙糊神像擺在第一位,就是因為紙糊神像最容易入神,創作難度也最高。為重現紙糊神像之美,紙藝師葉永析六年多前自學紙糊技術,不斷摸索中學習,結合自身建築背景專業,用紙糊出一尊尊型態莊嚴又慈藹的「紙糊神像」,高超技藝獲得嘉義朴子配天宮肯定,特別邀請他為媽祖娘娘製作紙神帽。 配天宮總幹事丁廣穎表示,宮廟旁原本種植了一棵四季蘭樹,但後來因病枯死,經向媽祖指示後,廟方決定將樹身製作成媽祖神像,並委託葉永析投入兩個月時間,用紙雕方式製作媽祖頭上佩戴的金色神明帽「平天冠」,用紙製成的神明帽不僅輕巧,不易壓傷神像,精緻細巧的好手藝,更讓不少信眾讚歎不已。 萬事起頭難 慢工出細活 而談起紙糊神尊的源起,今年五十歲的葉永析說,由於老家就住在配天宮廟口旁,自己從小就看著宮廟裡的媽祖娘娘、順風耳、千里眼等神尊長大,因此對這些神像格外有感情,加上本身畢業於嘉義高工建築科,因此結合建築專業自學紙糊神像技藝,希望能重現紙糊神像的歷史風華。 「萬事起頭難。」葉永析說,開始投入紙糊神像製作後,才知道有多不容易,過程繁瑣。 第一步得先用木雕或泥塑方式,把神尊的輪廓與雛形塑造出來,接著再用紙張一層層糊上去,光一尊紙神像的完成,就得糊上二、三十層紙張,過程中還得等紙張乾了之後才能繼續糊下一層,並配合天氣和溼度,相當費工又耗時,往往數月製作,才能大功告成,可說是「慢工出細活」。 他以第一對完成的紙糊神像「千里眼、順風耳」為例,一開始紙糊出來的神尊不是頸部比較短,就是神明衣穿上去後顯得神尊太胖或太瘦,為表達對神尊的虔誠敬意,他反覆製作六對神尊,足足花一年時間才創作出自己滿意的神尊。不只如此,在替神尊「開眼」前,他還會祈求神明的保佑加持,幫助自己描繪出炯炯有神的神尊眼神。 作品獨特 廣受信眾肯定 追求完美的性格,讓葉永析打造的「紙糊神像」栩栩如生,神尊表情和形態也較一般木雕或銅雕神像來得柔和慈藹,像是他花六個月完成的水月觀音,就是特別以男相菩薩的五官與肢體來打造,整體造型維妙維肖。而獨樹一格的紙糊技藝,亦讓他的作品受到海內外信眾肯定,甚至還有民眾遠從馬來西亞來台,請他製作神尊,準備帶回供奉。 「我希望未來能打造出更多尊具有感人故事的紙糊神像。」六年來共創作二十多尊紙糊神像,作品包括千里眼、順風耳、鍾馗、觀世音菩薩等類型的葉永析說,他期盼透過紙糊神像技藝的復興與傳承,為守護宗教文化盡一份心力, 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紙糊神尊的莊嚴與美好。 前一篇文章 法山法師 任東國大學董事長 下一篇文章 宗教與醫療科學論壇 舊金山登場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3【光影魔術師】碧海藍天的呼喚──戀戀東海岸2025.07.0604【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2025.07.0605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6【特搜啟示】2025.07.0607【精選書摘】《你就是自己的焦慮處方》 思考無法解決感覺問題2025.07.0608【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2025.07.0609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10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蘿蔔絲酥餅首登場紐約道場皈依典禮 佛子邁向正信人生佛青王楷文 獲世界魔術方塊賽季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首場研習波士頓三佛中心 皈依三寶典禮加國海華文藝季合唱觀摩 佛光人演唱人間音緣 作者其他文章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南華7學系滿招 再創佳績佛大攜手企業 推零碳旅遊種樹計畫動物聯合國 珍古德為保育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