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影夢迴 孤獨國 詩壇苦行僧‧周夢蝶

羅任玲 |2007.12.15
7313觀看次
字級

長袍、呢帽、單肩背的大包包、一把傘如影隨形,是周夢蝶數十年不變的形象。
 一如他的詩,是一個孤獨、潔淨的靈魂,與紛陳人世的深刻對話。
真情融於詩情,更延續了古典詩詞「悠閒情境」之描述,文字純淨簡練且時帶諧趣。


霜降那天下午,我來到周夢蝶新店的寓所。十五坪大的空間,少了隔間與長物,因而顯得清淨寬敞。向西是一大扇角窗,望出去,在前方兩座高樓中間,竟有如畫似的山嵐雲影,頗有柳暗花明的況味。而明亮的窗前,就是周公的一張大書桌,桌上早已擺好三大碟的南瓜子、帶殼煮花生和去皮去籽切得工整的紅西瓜。(羅任玲/攝)

一出生就是個小老頭兒

窗明几淨,又有豐盛美麗的點心水果,在和暖秋陽下,讓人心情格外愉悅,看著眼前的周夢蝶一派閒適,不知情的人,大概很難想像今年初他才因一場大病,整整住了二十一天的院。周夢蝶就是這樣的人,即使病重如此,也不願多麻煩別人,知道他生病的朋友少之又少。出院後至今,還得按三餐吃藥。我問周夢蝶三餐都吃什麼?他說自己煮麵或到樓下整條街都有吃的,很方便。但其實經濟不寬裕的周夢蝶老花又近視,這幾年聽力也減退甚多,加上病未痊癒,不論料理生活或出外採買,一定都有許多不便之處。我看著桌上豐富的餐點,不禁有些歉然,這些,不知花了他多少的準備工夫?而這也的確就是周夢蝶,即使簡單到近於「苛刻」自己,也要對朋友盛情相待。

若從命理的角度來看,天機、天梁坐命的周夢蝶,似乎完全符合這樣的人格特質──天機思慮周密、天梁慈悲為懷。但其實天梁還有一個特質,那就是老氣橫秋,我想起周夢蝶很久以前說過的,他從一出生就是個小老頭兒,不禁莞爾,那活脫脫就是天梁的樣貌啊!文學與佛學,交織成周夢蝶的人生網絡,而命運和推翻命運,則成為他生命中一再上演的悲喜劇。儘管紫微命盤一語道出周夢蝶的性格,而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他自己究竟相不相信「命中注定」這說法?

「命運是可以全盤推翻的!」周夢蝶斬釘截鐵地說。早在他十幾歲時,就有算命師說他五十七歲時會有一小關,如果過得了,便可活到七十二歲這大關,七十二之後呢?算命師沒說,言下之意,就是他認為周夢蝶過不了後面這關。但事實上,周夢蝶七十二歲那年不但平安度過,如今更已八十七高齡。而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他在五十歲那年接觸了佛法。「如果始終不曾踏入佛學的殿堂呢?還能翻轉命運之手嗎?」我好奇地問。周夢蝶沉思半晌,說:「很難講,說不定就被算命師說中了。」

命運的難題是詩的養料

周夢蝶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因、緣、果」三者造成的,「因」是種子,「緣」則是助力,親疏遠近都可納入助緣的範圍,因緣結合,最後才造就了果。而為何算命的總是說過去的準,說未來的則未必。正是因為過去的一切都是「定業」,既已定,當然無法改變;但未來既然未定,當然就有機會改造。周夢蝶舉他最近給朋友的題字為例:上聯是「事在人為,命非天造」,下聯是「閃電有多長,意志就有多長」。上聯取自傳統說法,下聯則來自詩人趙衛民的詩句。周夢蝶說,所謂「事在人為」,就是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來改變命運;至於後二句,因為他自己一直是個意志薄弱的人,看到如此雷霆萬鈞的詩句,其震撼自然非同小可。我想,周夢蝶一生歷經無數試煉,命運不斷拋出難題給他,他卻總能將之化為養料,在詩境上愈益清明透澈,不也是他日日身體力行這兩聯語錄的結果?

台北市芝山國小舉行2007台北詩歌節「詩人進校園」活動,邀請詩人周夢蝶朗誦詩歌。圖./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人聽說周夢蝶五十歲開始接觸佛法,卻少有人知道他早在二十三歲就心向佛學。當時周夢蝶在河南的一所小學教書,聽說另一位河南省立開封女中的老師謝瑞階篤信淨土宗,便寫了一封信請教他如何修習佛法。謝不但立即回信,稱許周夢蝶「善根深厚」,勸他修淨土宗,還附上一本自著的《學佛淺荅百則》。學佛之路開啟了,周夢蝶卻說自己「一直被種種嗜欲牽絆,不能專心」。他舉了史震林《西林散記》的例子,書中有一位宇亭法師,不識字,卻每天拜觀音、磕一百次頭,有一天居然經、律、論都豁然開朗。周夢蝶於是幻想自己每天也在內心對觀音磕一百次頭,看看是否也能幡然了悟,達到到宇亭法師的境界,但還是因為「嗜欲牽絆」而放棄。「心是散亂心,行是雜染行」,周夢蝶說。但這何嘗能怪他?詩人最大特長不就是天馬行空,想像飛馳?

痛和淚提煉成詩之華

詩人和宗教家之間,究竟存在多大的距離?周夢蝶提到一部早年的電影《鐘樓怪人》,劇中有一個連配角都說不上的人,他和女主角的對話曾深深刺痛周夢蝶的心。那一幕是女主角珍娜露露布麗姬坦逃到一個貧民窟,貧民窟中有個詩人,他對女主角說:「所謂詩人,就是心裡有兩個南轅北轍的東西,一個無限向上超脫,一個卻無限向下沉淪。」在周夢蝶眼裡,成聖成佛之人者屬於前者,他十分佩服的波特萊爾(1821~1867在世界文壇上被譽為莎士比亞以後最偉大的歐洲詩人,詩集《惡之華》使其名垂不朽),則屬後者。他自己呢?因為缺乏「閃電」這種意志,既不能無限向上攀升,也沒有勇氣向下絕對沉淪,於是只能在黑白兩道光輝間沉浮。「絕大多數的人都介於兩者之間。就像西漢揚雄說的:『人之性也善惡混』;張愛玲不也說過:『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徹底的靈魂。』」周夢蝶緩緩說。我卻想,幸好周夢蝶是不徹底的,不然我們哪有那麼好的詩可看?而周夢蝶一生顛沛流離,也讓我想到清人趙翼的〈題遺山詩〉:「國家不幸詩家幸,吟到滄桑句便工」,聽來有些殘酷,詩人盡他在沉淪與昇華間的畢生之力,屢仆屢起,把自己的痛和淚提煉成純度極高的一點點詩之華,我們坐享其成,得到被洗滌被提升的快意,卻不必親歷其痛。這樣看來,在某種程度上周夢蝶其實已近於宗教家了。

一本眉批花了二十年

詩是如此,周夢蝶的人亦然。與生俱來的慈悲特質加上心軟,朋友有求於他,他總是會答應,不論合不合情理。像是多年前有一個不肖之徒硬是從周夢蝶隨身攜帶的鉛筆盒裡騙走一千元,而這一幕恰巧被周夢蝶的另一位友人撞見,才讓那不肖之人趕緊逃之夭夭;至於周夢蝶花費許多心神辛苦寫就的蠅頭小楷,不論篇幅多長,也常是一轉手就送了出去;而周夢蝶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與人有約必定信守承諾提前到達,即使颳大風下大雨也不例外。周夢蝶說,有些修行的人可以「閉關」什麼事都不管,他卻做不到。他印象最深的是南懷瑾大師,這位大師平常從不回信,只在某一天啥事也沒有時,才會隨手從堆積如小山的信件中抽出一封,打開一看,如果是歌頌他的,就丟在一旁,除非看到真的是請教佛法的,才提筆回信。如此的斷然絕然,周夢蝶是萬萬做不到的。另一個三十年前的例子,則是周夢蝶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時他才正式研究佛法沒幾年,有天向某位出家人請教佛學的事,結果那出家人竟要周夢蝶自己回家查佛學大辭典。周夢蝶當下就發願,如不成功則已,一旦在「知」上有所成就,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回答所有在「知」上困惑的人。


二位大詩人:周夢蝶(左)與余光中難得一起合照,留下這幅珍貴的影像。圖/本報資料照片



周夢蝶說,正因為他容易心軟,加上意志不堅,一旦下決心要做重要的事,就得設法「逃離」一切外在的干擾,否則必會一拖再拖,永無完成之日。例如寫《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時候,為了怕待在家裡一下要接電話,一下又有朋友邀約,耽誤進度,於是只好每天早上搭第一班夢蝶車到圓環的「南施」咖啡廳,買兩份報紙在店門口看,八點半咖啡廳一開門就第一個進去,在那兒吃早餐、吃午餐,桌上是一本《紅樓夢》和他的草稿。每天他規定自己只看一回,然後在草稿上寫下心得眉批,回家後再用毛筆謄到稿紙上。有時一天下來毫無所獲,但他依然從不間斷地如此凡四個月,終於完成初稿,最後再用蠅頭小楷全部重謄一遍,又花掉兩個月的時間。而寫《紅樓夢》眉批的念頭,早在他還住外雙溪時就已形成,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周夢蝶說,用眉批的形式,是現今主持女書店的鄭至慧的提議,而真正的催生者則是中華日報副刊的編輯。一本懸在心頭的眉批,整整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完成,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卻也證明周夢蝶說的,日常種種雜事是如何牽絆、耽擱了他的一天又一天啊!

意志鍛造閃電永不熄滅

其實不只是一本眉批懸盪了二十多年,周夢蝶自己的兩本詩集《十三朵白菊花》和《約會》,也是眾人引頸盼了又盼才終於現身。而它們距離前一本詩集《還魂草》居然已隔三十七年,人生能有幾個三十七年?光是想,就足以令人心驚!周夢蝶曾說,文學是他一輩子的戀人,對待戀人理該呵護備至才對,怎會拖延如此之久才付梓?乍看之下,似乎是矛盾的,然而仔細思量,才發現其中並無衝突,正因周夢蝶對「戀人」太謹慎小心,才將付梓的「婚期」一延再延,那全然是太求完美所致。

出版的歷程如是,寫作的過程亦然,許多人看見周夢蝶純然如造化般的詩句,都以為他是下筆如行雲流水,殊不知他寫作的過程是一改再改,手稿直要改到面目全非,每一字都彷彿天生如此自然才滿意。訪談中我正巧瞥見桌子左側有一張草稿,的確已改得面目不清,原本以為是詩稿,不料竟只是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一般人寫信頂多改動幾個字,周夢蝶卻連一封信都要如此求全,可以想見他寫詩時是如何以性命相待,不達完美絕不示人的慎重了。

周夢蝶總說他意志不堅,但我始終相信那只是他的自謙之詞,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對於文學戀人懷有如此堅定的信仰和情懷,自然界的閃電瞬間即逝,然而詩人以意志鍛造的閃電,卻是永不熄滅的。訪談將盡,夜幕已完全籠罩四野,然而我卻看見那自詩中走來的光,照亮了深秋的夜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