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既古老又全新(二)

文/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9.08.06
45597觀看次
字級
佛教中國化實際上就是在中國的人間化。也就是,我終究是在人間跟你談這件事。然而,在歷史上,佛教就不是中國文化,也不是統治者最關注的。

文/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佛教中國化實際上就是在中國的人間化。也就是,我終究是在人間跟你談這件事。然而,在歷史上,佛教就不是中國文化,也不是統治者最關注的。確實,統治者有很多個人是親近佛教的,比如唐太宗和玄奘大師的私人關係就非常好,但是,他用來統治國家的,往往是雜用儒、法。很有意思的是,唐太宗和玄奘大師關係那麼好,但是他更看重科舉,在城樓上看到新科進士魚貫進入城門,就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本事的人都通過儒家的科舉考試制度,主動地、爭先恐後地進入我掌握之中。因為我有功名利祿,有此世的力量可以攏絡你,當然也可以打擊你,反正你不能離開我。

佛教在中國傳統當中的處境,有絢爛的一面,也有艱難的一面,所以才有不斷的滅佛,幾次滅佛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在佛光山,大師把佛首送回河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雖然大陸的佛教歷史那麼長、寺廟那麼多,這樣的佛陀頭像實在並不多。我們要找古代的金銅佛像,也就是金屬的銅像,大一些的,漢地大概很難找到了,找到的一般也是殘缺的,就是因為毀佛太多。佛教在這樣的文化傳統當中,其實滿困難的。

晚清時期 興起居士佛教

到了近代,中國佛教,特別是漢傳佛教,已經非常苦,但它還有殘餘的力量,特別是對精英士大夫還有號召力。譬如譚嗣同,「戊戌維新」志士之一,他曾說:「變法都要流血,天下沒有不流血的變法,如果要開始流血,就從我開始。」譚嗣同是金陵刻經處楊仁山大居士的弟子,這種精神就來自大乘佛教的烈士精神。我在《玄奘西遊記》裡也提到過烈士精神,這正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有一個人沒得度,我絕不成佛。這種烈士精神激勵了一代人。不過,受激勵的幾乎全部是精英知識分子,而且人數很少。

在清朝晚期的整個民間,佛教的力量已經不太大,出現了大面積衰敗。清朝晚期距離今天只有百來年,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的小說中,僧人、比丘尼的形象都是負面居多,得不到大家的尊崇。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最能反映那個時代。

從正面來看,這些情況促成了「居士佛教」的興起,楊仁山是居士,歐陽竟無是居士,熊十力是居士,韓清淨是居士,徐森玉是居士,呂秋逸是居士,包括大陸地區具有最高威望的佛教領袖趙樸初,也是居士。

現在我們把居士佛教興起當作成就來看,但是真要站在佛教傳統來看,這是不對的,因為「僧寶最高」,這是佛陀有戒律規定的。佛教之所以成為佛教,其根本之一乃是因為有戒律。戒律中說,居士雖然修為很高、是善知識,但是在寺中並不可以領導僧團,因為你不是僧人嘛。隋唐、魏晉南北朝時代,高僧如雲;到了宋、元、明、清,漢傳佛教高僧的比例和出現的頻率愈來愈低;到了清末,就完全是居士在領導佛教,決定佛教的一些事情。佛教遭到挑戰,比如廟產要毀掉,主要還是居士先跳出來反對,要拯救廟產,僧人反而降居次要地位了。

科學迷信 勢力強大無比

這個情勢發展到後來,佛教就肯定會面臨極大困境。更何況,到了清末的時候,佛教竟然開始逐漸失去「定義自己的能力」。你們看,當時那些居士所寫的文章,已經沒有這股底氣來跟大家說「佛教是什麼」;不像星雲大師常說「佛教是人間佛教」、「佛教應該怎麼樣」,日常行為應該怎麼樣,佛光青年應該怎麼樣,佛光家庭應該怎麼樣,說得非常清楚。但是在一百多年前,居士的文章都怎麼寫呢?都寫佛教「非宗教、非哲學、非科學」。

那佛教到底是什麼呢?當然有人會說「佛教講空、講無,我們不定義」,其實佛教沒有這種說法。我曾編過一本很厚的書,收錄了很多當時的文章,題目都是這樣,像「佛教非科學」,佛教要和科學吵架,要和科學爭論,你科學講你的科學,我佛教講我的佛教,佛教連自衛的能力到清末都比較衰弱了。

清末民初,有兩種來自西方的基本觀念,一個是科學,科學至上,一切都必須是科學的;第二是基督教的教義學說。我們知道星雲大師剛到台灣時,面臨的就是基督教一統高層的局面,蔣宋美齡是基督徒,老蔣總統也是基督徒,據說老蔣總統是為了追求夫人才改信基督的。

大師剛到台灣的時候,佛教真的沒什麼地位。而且近代以後好像「科學至上」,人們把宗教等同於迷信,迷信當然等同於愚昧,愚昧當然等同於落後。這個觀念源於當時我們和西方國家老打輸,打不過就覺得「哎唷,我們這個民族不行了」,當時人認為民族要生存就必須快速現代化,要現代化就必須拋棄自己的傳統,他們認定傳統和現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堅信必須科學至上。所以,儘管五四運動的口號是科學和民主,其實到底是不是、有沒有講科學、講民主,這是大概連鬼都不知道的事。照我看,當時確實有一種迷信,叫「科學迷信」,科學能夠決定一切,就這樣直到現在,勢力強大無比。

我們知道,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傳統和信仰愈來愈失去信心、愈來愈去毀壞蹧蹋的過程,結果現代化沒有成功,但是自己的傳統和信仰已被蹧蹋殆盡。

1949年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大陸由另一個政府執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後來,可以說根本沒有了傳統和信仰這些東西,在台灣的人很難了解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在1949後的大陸曾經有2、30年是負面的,連孝順都是反動的。正面的就是革命,台灣也講革命,其實大陸和台灣很像,都講革命、講同志,但意思卻完全不一樣:國民黨的同志,是共產黨的敵人;國民黨的革命,是共產黨的反革命。1949年以後,佛教不僅被視同落後、愚昧和迷信,更被視同反動。

佛教艱困時代 大師誕生

舉個例子,佛光山設立了很多慈善公益基金,我們當然認為功德無量。我自己也擔任了上海市政府所辦的慈善基金會的理事,但是在20多年前,這個單位要申請「慈善基金會」掛牌,卻遲遲無法獲准,因為當時的政府部分還認為「慈善」是個壞名字,至少是很可疑的名字。1949年以後,慈善一直是被批判的,是反動的,是欺騙人民的,是壞的,導致即使政府自己要辦一個慈善基金會,卻連牌子也批不下來,要求不能叫「慈善」,可以叫「公益」。後來因為上海的領導堅持要叫「慈善」,又正好遇上浦東改革開放,才由浦東的民政局壯著膽,把「慈善」這兩字批給了上海人民市政府主辦的慈善基金會。

我們小時候,電影中的壞人都叫「善人」,名叫「善人」的都是壞蛋,無惡不作,沒一個好人,而且這些人基本上都姓「錢」。因為1949年,在大陸有錢就是罪過,壞人都姓錢。小時候我曾問我爸:為什麼這麼倒楣,姓錢?我爸說這也改不了啊。今天當然不一樣了,錢可是最受歡迎的,誰都想要。

所以1949年到1976年的大陸,基本上是很多基本觀念被顛倒的時代。佛教本來從清末起力量已經不大,又經過這樣的顛倒,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慧命已經細若游絲。而佛教就是在這樣非常艱困的背景下,幾乎要像在印度那樣滅絕的時代,誕生了星雲大師。

大家要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想像,在我心目中,從來不認為大師是凡人。大師或許主張「人間佛教」,強調自己只是個老人家,什麼都沒有,就是12歲出家當和尚,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師可以這麼說,咱們不能這麼信,我就不信大師是凡人。

文革浩劫 毀壞傳統信仰

這次慧是法師精心安排我上佛光山(2017年9月5日),今天有件事讓我非常震撼,但是我相信山上的所有師父和信徒不會有這種感覺。我看見有塊碑文,上面說1967年5月16日佛光山開山,我當時就愣住了。你們知道5月16是什麼日子嗎?那是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的日子啊!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布516通知,開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以毀壞人類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為重要目的的運動。試問哪個文明裡,有把老祖宗的文化全都毀掉的運動?歷史上有十字軍東征,那是打進人家家裡,拆毀別人的東西;印度也有伊斯蘭教傳入毀壞佛教,燒掉那爛陀寺,殺掉僧人,可都不是自己毀壞自己的東西啊!

1966年5月16日開始文化大革命,把傳統文化毀壞殆盡,僧人幾乎全部被趕回家。例如星雲大師的師父志開上人的遭遇大家都知道,要不是大師1994年帶著慈容法師和慈惠法師回大陸給志開上人造塔,在大陸誰還知道志開上人?誰會知道志開上人培養出星雲大師這樣一個弟子?那是因為大師心存感恩,回到很偏僻的海安,找到已經圓寂的志開上人的後人,並為他造塔。志開上人他們都是被趕回家的僧人。(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