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古稱「暹羅」,「愛在暹羅」發生在現代的泰國首都曼谷暹羅廣場(類似台北的西門町)一帶,屬於東方年輕一代的愛情故事;「羅丹薩的夜晚」則是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沿海小鎮羅丹薩,一對西方熟男熟女(也可說是上一代)的愛情故事。兩部電影叫你不敢小看「愛情」,無論何時、何地它都有可能出現;無論何種性別、年齡,它都有權利理直氣壯的存在。若看了近日上院線的「囧男孩」和「巴黎心 楓葉情」(Emotional Arithmetic),更會打破原先對「談戀愛」既定的年齡成見,不管多麼小或多麼老它該發生的時候就發生了…,天賜的「緣」與人努力爭取或割捨的「份」,讓一個個愛情故事,永不煩膩的在詩、在小說、在音樂、在電影中,一遍遍被傳誦著,今天我們以兩齣撥動心弦的電影故事—「談」戀愛!
「羅丹薩的夜晚」(Nights in Rodanthe)是今年將60歲的李察吉爾Richard Gere與43歲的黛安蓮恩Diane Lane合作主演的電影,從25年前1984年的電影「棉花俱樂部」、2002年「出軌」到這部改編自手札情緣暢銷作家Nicholas Sparks同名著作,已是第三次合作,隨著他們自身年齡的成長,兩人真實的生活歷練(湊巧都在1994年離婚,至今都未再婚)與默契,讓這部簡單的浪漫愛情電影,出神入化、渾然天成,講述兩個已婚男女在生活陷入最低潮,未預期的相遇、相互影響、相互拯救、照亮彼此、短暫卻在雙方生命中成為永恆的故事。
安芮亞的丈夫與好友劈腿離家7個月、又逢最親愛的老爸剛過世,遂成為獨自帶一女一子的單親媽媽。保羅是洛利市著名的外科整形醫師,他一心要做好醫生、犧牲當好丈夫好爸爸的機會,一天主持四場手術是常有的事,妻離子散(他繼承衣缽的兒子馬克、為逃避父親的冷漠而遠走他鄉到厄瓜多爾山林中行醫濟世),直到一次開刀麻醉的意外,病人死在手術台上…
周末孩子們被前夫接走,女兒的教母珍去大溪地度假,安芮亞幫忙珍看管她祖母在羅丹薩的海邊民宿。珍把冬天淡季付了雙倍房價、遠從200公里外來的唯一的訂房客人保羅和氣象台宣稱將到來的最大風暴留給安芮亞。保羅賣了自己的家、一路臭著臉抵達,因為他是來看正打官司告他的死亡病患家屬,下一站則是到沒自來水、沒電的厄瓜多爾山區尋子。男女主角初識的自然演技非常吸引人!
這棟民宿出奇的美,出現在電影的第一景就是全棟大特寫,每一個房間、每一扇窗都跟觀眾打了招呼,詭異的像是模型、又像是童話中的奇特城堡,若按入鏡場次算,它是第三個主角,男女主角的穿著都和它搭配,從中流洩出的聲響:唱片歌聲、風鈴、廚房鍋碗瓢盆、水龍頭好不容易的出水聲…都像它在說話。
在暴風雨籠罩之下,四天三夜神奇的周末,其實已是「兩人」的一生,讓我們畢生難忘的不只是(合情合理會發生的)愛情與最後終結的悵然—這在多年前「麥迪遜之橋」已寫下難超越的紀錄—醫生和死去病患的丈夫、安芮亞和叛逆的女兒面對面的兩幕戲,才最是動人加分的原因;病患的丈夫:「你記得她的眼珠是什麼顏色?」醫生愣愣…那是對方結縭43載心愛的「妻」,而不是他在手術台上的一項「工作」而已,學會將心比心的尊重病「人」,就能獲得家屬深情的原諒…。保羅在厄瓜多爾被土石流掩埋喪命之後,安芮亞從盡責好媽媽、戀愛中的快樂女人變成失了魂魄受重創的人,原與母親為敵的叛逆女兒一下子長大了,肩負起照顧弟弟與媽媽的責任;聆聽媽媽說漂流木盒的故事留下清淚,媽媽說:「妳一定要遇到會讓你發光並使你更好的這種感情…」這是真愛、正確無悔的選擇,也是為人母對女兒最真的祝福。
「愛在暹羅」像一陣清新的風(雙倍的九降風),這種清新會感動還有初心的人,只要有愛,就有希望;即使不完美也美。導演對於「愛」說了很多道理,也提出問題讓大家去思考:「當很愛一個人,有面對失去的勇氣嗎?」「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寂寞,沒有人關心你?」兩個男孩從青梅竹馬到長大重逢互相依賴,繆,是徹底的孤兒、為自己心中的愛人創作歌曲訴情;棟,家有變故、懵懂試愛,在性向與愛情裡疑惑徬徨摸索著。純純的愛中保有理智,愛情裡的追尋、付出與感動,甚至最後兩人聖誕夜分開的剎那,一個誠實的告白「我不能做你的男友了」,另一個溫柔淺淺的微笑,盡是釋懷與原諒,雖遺憾仍在,卻成熟勇敢,讓美好的愛情凝結成人生許多豐美。瑩是片中討喜的角色,她瘋狂愛著繆還懂得真正替所愛的人著想;棟的父、母、姊姊(一人飾兩角)演出具說服力,天下母親的心態都一樣,孩子幸福與否的責任,是否不需攬在身上、一肩挑下?
「羅丹薩的夜晚」官網:http://nightsinrodanthe.warnerbros.com/
「愛在暹羅」官網:http://www.theloveofsi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