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待過德國四個集中營,五年裡逃跑三次,挖掘至少八條地道幫助數十名戰俘逃離。這位有英國「鼴鼠」之稱的二戰老兵—約翰‧范西(John Fancy)兩周多前去世,享年九十五歲。
約翰一九三五年加入英國空軍,二戰爆發時,他結婚成家。一九四○年,他在法國執行勤務時飛機被擊落,成為德國納粹的俘虜,前兩年被關在第一及第十一集中營,兩次逃跑失敗;一九四二年,他被關進波蘭的第三集中營—納粹把有逃獄前科者全部集中在這個號稱「絕對逃不出去」的地方。一年後,約翰被轉送立陶宛的第六集中營。一九四四年,他乘船逃跑再度失敗,在那裡待到隔年獲救為止,「經過四年十個月零四天,我再次降落在英國國土,這本來應該只是一趟四小時的飛行。」約翰說。
約翰利用各種簡陋工具前後挖了八條地道。他挖的第一條地道是在第一集中營,用從廚房「借來」的鏟子在地板下挖洞。「我很快就發現鏟子太軟,無法應付堅硬的泥土,進展太慢,我焦躁不已。」他在後來出版的回憶錄中寫道。
「我開始盯上『仁慈』的德國人所提供的餐刀,有了這個我就能加快速度,把土弄鬆、鏟出去…這是一項大進展。」同伴們運用衣服或碎布把土運出去,可惜這項為時三周的工程,因一場大雨坍方,他們不得不放棄。
約翰在第三集中營時跟同伴挖了「湯姆」、「迪克」、「哈利」三條地道,這些隱蔽的隧道深九公尺、高寬僅各零點六公尺,湯姆地道後來被發現,七十六名戰俘透過「迪克」逃出,僅三人成功逃過圍捕,這段歷史被改編為一九六三年的電影「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又稱大逃亡),並被推舉為當代二十大經典之一。
約翰一九四五年獲救時,體重僅三十六公斤,全身都是蝨子,來救援的立陶宛盟軍形容他像一具會走的骷髏,但仍持續在鐵絲網下挖掘。戰爭結束後,約翰成為園丁、土地管理員,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兩本書。他有三名子女、八個孫輩和十個曾孫輩。
約翰現年六十八歲的大女兒珍奈特說,飛機遭擊落那天父親得知她將出生的消息,「正是得知自己要當爸爸的消息支持他活下去,讓他不斷試圖逃跑。那段時期,爸爸被德軍評價為最頑固的逃亡者;他是非比尋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