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易筋經」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武學寶典,但它最早是由誰運用在武俠小說中?目前很難斷定。資料顯示,光緒年間唐芸洲的「七劍十三俠」已提及,而到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不但將它歸於少林,同時更解釋此書來歷,增強易筋經的「歷史可信度」。
唐芸洲在「七劍十三俠」中,將易筋經視為「金鐘罩」之類的功夫;民初常杰淼的「雍正劍俠圖」,進一步將它加以發揮。根據書中的說法,易筋經是部非常繁雜的功夫,但對它的來源語焉不詳。
「天龍八部」裡,金庸藉偷盜出易筋經的阿朱之口,解釋易筋經的來歷:「達摩老祖的易筋經我雖未過目,但以武學之道推測,少林派之所以得享大名,當是由這部易筋經而來。那七十二門絕技,不能說不厲害,但要說憑此而領袖群倫,為天下武學之首,卻還談不上。」金庸更在「笑傲江湖」,把達摩傳易筋經予慧可的過程寫得煞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