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研究顯示,人之所以會對伴侶「不忠」,有一部是因為基因影響,不只是傳統認為的相處問題,帶有出軌基因的人也較易對身為他們的伴侶,感到不滿。
此基因,名為垂體後葉荷爾蒙,在社交行為、伴侶關係、性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最早是在研究田鼠時被發現。即使牧地田鼠、草原田鼠是近親,但性關係可是天差地遠,公牧地田鼠終生雜交,而公草原田鼠崇尚一夫一妻制,就算當一方死亡,存活者也傾向維持獨身,不續弦。
公草原田鼠的腦部比起公牧地田鼠,有大量垂體後葉荷爾蒙。二○○四年科學家提高公牧地田鼠腦內的垂體後葉荷爾蒙含量,讓他們從浪蕩子變一夫一妻制。
科學家對此結論是否可引伸到人類的配偶關係也感到興趣。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研究院的瓦倫主持此研究,他調查二千一百八十六位雙胞胎及其父母的基因後,發現編號三三四的基因對行為差異有顯著影響,但只存在於男方體內。有兩個這種基因的男子,易有婚姻危機,在伴侶品質調查中得分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