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在宣布副手人選之後,氣勢並未因此看漲,反而出現下滑。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的民調支持度已經趕上歐巴馬。為何過去一直落後的馬侃,支持度會在短期內大幅上揚?箇中因素為何?頗耐人尋味。
從選戰策略觀察,歐巴馬陣營擅於選戰操作,聲望曾一度高過馬侃百分之九;但在那次高峰後,他的民調就開始下滑,八月二十日路透社及蓋洛普民調機構的最新數字顯示,歐巴馬的民調反而落後馬侃五個百分點,分析歐巴馬的民調起伏不定,主要有幾項因素。
第一,在總體形象上,歐巴馬年輕、口才特佳,競選團隊能力特強,但在具體的政策主張卻始終變化不定,因而予人講空話、不切實際的印象。
第二,歐巴馬對外交和國際事務缺乏一貫的思維邏輯,因而一方面主張自伊拉克撤軍,另方面卻又主張對阿富汗增兵;而對伊朗、敘利亞及俄羅斯,則態度多變,讓選民懷疑歐巴馬的領導能力。
第三,最近美、俄為了喬治亞問題而趨緊張,共和黨的馬侃多次訪問喬治亞,而且反俄立場堅定,所以近來獲得不少媒體聚焦的機會。再加上目前布希政府已在和伊拉克政府談判撤軍,釋放利多消息,估計將在二○一一年完全撤離,只留一萬餘人支持部隊在伊境,這些都對歐巴馬的選情不利。
雖然外交問題,最近一直成為大選關心的焦點。不過,美國經濟近來受到房貸危機的嚴重衝擊,選民最關心的問題是「未來的總統能否帶領美國經濟走上復甦?」因此,經濟問題才是這次大選最重要的競選主軸。
目前情況來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經濟與外交方面各有擅長,所以,鹿死誰手還難預料。由於美國總統選舉採用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制度,民調結果未必是最終的選舉結果,真正的勝負關鍵是大州的選票會左右最後的選舉結果,未來是歐巴馬還是馬侃勝出,就看誰能爭取到大州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