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荒 泰、越、印、巴限制出口 糧商轉向台灣採購 農委會:不影響內需
【本報台北訊】全球糧荒,國際米價大漲,台灣稻米在國際趁勢崛起,今年上半年稻米外銷量多達六千多公噸,出口值也達二點五億元,比去年暴增二十倍以上。
台灣稻米過去因生產成本高,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往年只出口少量的高價特級米到日本,一年約三、四百公噸。但今年一至六月,台灣稻米出口六千六百三十四公噸,相較於去年上半年的二百二十九公噸,整整成長二、三十倍。
糧商說,全球稻米價格從去年起大漲,部分國家又限制稻米出口,國際糧商轉向台灣採購,需求量非常大,稻農和糧商確實訂單大增。
農糧署官員認為,這一波全球糧荒確實為台灣稻米產業創造商機,以前台灣稻米的生產成本和售價,比泰國、越南和美國高得多,國際貿易商鮮少來台採購,台灣稻米只能自產自銷。但去年起國際稻米價格飆漲,東南亞國家生產的長粒米從每公噸三百美元漲到八百美元,美國加州短粒米也從每公噸五百美元飆到一千一百美元以上,而台灣蓬萊米優級品約一千二百美元,品質又比美國加州米好。
農委會表示,目前的出口數量不至於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但為免稻米過度出口,農委會訂定限制措施,規定出口五公噸以上者必須申請,每公噸價格也不得低於一千二百美元。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游勝峰表示,台灣稻米年產量高達一百四十萬公噸,今年以來雖然大幅成長到六千六百多公噸,但和全年產量相較,其實還不到百分之零點五,因此不會影響內需市場的糧食安全。
為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糧食管理法早已規定,政府公糧應維持三個月的安全存糧,也就是三十萬公噸。游勝峰說,由於國際糧荒,農委會決定再增加十萬公噸安全存糧,農糧署最近正展開一期稻作收購作業,已收購十五萬公噸糙米,再加上原有的公糧庫存,預計年底前可以達成四十萬公噸安全存糧目標。
國際糧荒危機聲中,泰國、越南、印度和巴西等國陸續停止稻米出口,讓全球糧食供應更加吃緊,國際米價過去一年暴漲達百分之七十。印度表示,出口限制至少會維持到今年十一月底,而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則在上個月宣布,將課徵稻米與肥料出口稅,讓市場擔心可能影響國際米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