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外交尋找出路 強調應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在國際社會中找到互動模式
【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昨天在行政院長劉兆玄陪同下訪視外交部,闡釋活路外交的政策理念。他說,活路外交的本質是務實主義,是替中華民國外交尋找出路,考慮兩岸互動的現實,在國際社會中找到雙方可互動的模式,成功要素就是兩岸互信,共創雙贏。
馬總統指出,活路外交是希望兩岸關係和解休兵,不要挖對方邦交國,惡性競爭、浪費資源,但「這不是要大家都去休假」。
他說,活路外交的目的,是替中華民國外交尋找一個出路,考慮兩岸互動的現實,在國際社會中找到雙方可互動的模式。外界質疑活路外交太理想化,或是中國大陸不願意該怎麼辦?馬總統認為,活路外交與外交休兵成功的基本要素是兩岸間已建立一定程度的共識,雙方認為可以擱置爭議、建立互信與求同存異,認為這是雙贏。
馬總統舉蕭胡會、連胡會、吳胡會與兩岸兩會復談為例,認為從兩岸高層互動的相關發展,可看出兩岸已逐漸建立互信,且這些活動的最重要特色,就是雙方願意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互信明顯增加。
他說,最近大陸同意在奧運名稱上使用「中華台北」,雖然「兩天前有些意外的情況」,不過很快就做調整,就如同副總統蕭萬長四月在博鰲論壇時發生中國方面的新聞稿出現「一個中國」情況,經蕭副總統抗議後,對方很快就收回,這可以看出兩岸互信逐漸建立。
馬總統說,台灣人民希望在國際間得到更多空間,但這不可能一個晚上達成,他希望把兩岸之間達成的互信,能延伸擴大到雙邊關係。他並認為,台灣若在國際社會繼續受到孤立,兩岸關係就不能有意義的成長,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深信兩岸應該有機會在國際場域達成某些共識,創造雙贏。
馬總統昨天接見日本參議員矢野哲朗一行時表示,台灣和大陸改善關係,是追求海峽和平繁榮,絕對不會影響台灣和日本長久以來的友誼,此舉也符合日本利益。至於釣魚台問題,他說,只要雙方高層互信,和平、理性處理,類似問題都可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