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enemy=frenemy
亦敵亦友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和布希總統原是政敵(political enemies),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為了11月力拚白宮寶座,兩人只好暫時拋開「扁長情結」,為勝選結成脆弱的聯盟(tenuous alliance)。這種亦敵亦友、非敵非友、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的關係,用最近很夯的新字frenemy,也就是朋友(friend)加上仇敵(enemy)的複合字來形容尤其貼切。
馬侃和布希很少公開同台競選,雖然布希也幫馬侃募款,但這種尷尬的政治結盟(uneasy political alliance),濫觴於馬侃知道布希民望跌到谷底,和他走太近會傷了自己;但另一方面,保守派共和黨(conservative Re-publicans)還是死忠擁布,公然和布希劃清界線又會流失這方面的票源。換言之,Bush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McCain.(對馬侃,布希是一把雙刃劍。)
兩人的恩怨到底是怎麼結下的?公元2000年,共和黨黨內初選(primary)時,馬侃先在新罕夏州擊敗布希,馬侃正準備乘勝追擊時,布希陣營發動連串負面選舉攻擊(negative at-tacks) ,把馬侃貼上自由派(liberal)和華府圈內人士(Washington in-sider)的標籤,甚至拿他的私生活大作文章,最後布希終於擊敗馬侃贏得當年共和黨黨內初選。
數字會說話,根據最新ABC和華盛頓郵報共同做的民調,雖然只有28%美國人肯定布希的施政表現,但有65%共和黨人認為,他表現不錯。所以部分共和黨策士認為,馬侃如果善加利用這項資源,對他募款和結合共和黨向心力很有用;相對的,布希也可以藉著幫馬侃抬轎,奪得白宮寶座而為自己留名青史的多添一筆功績。
但也有不少共和黨策士認為,馬侃應該跟布希畫清界線,因為有人已經開始譏諷他如果當選,將是布希家族的第三個任期。馬侃則只澄清,在某些議題上,他同意布希的做法;在某些議題上則不表苟同。民主黨陣營當然巴不得把大失民心的布希和馬侃綁在一起。
共和黨陣營力圖和布希「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之餘,不忘說明,馬侃可不是第一位由於現任總統的政治包袱(political baggage),而得和他保持距離的總統候選人。高爾當年競選總統時也力圖和緋聞不斷的柯林頓總統畫清界線。馬侃一方面擔心,和布希走太近,會嚇跑溫和派和中間派(moderates and independents)選民,一方面又怕把布希推開,會使共和黨保守派基本盤轉向。朋友和敵人之間如何拿捏,是馬侃目前最迫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