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賴政府啟動內閣改組,張惇涵自總統府副祕書長轉任行政院祕書長,被賦予提升政院對外溝通與攻防量能。張惇涵近期著手強化內閣論述與戰鬥力。據悉,張近期要求各部會時事議題、正副首長時事回應摘要,須1天3次回報政院;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這是加強跟各部會聯繫,加速輿情回應。
據了解,行政院要求各部會含所屬3、4級單位的時事議題,及正副首長對外回應時事議題內容摘要,包括例行記者會、涉己記者會、備詢、聯訪、督麥等,若因特殊考量而有不具名回應,都必須通報;且須在每天上午10時30分、下午2時30分、下午6時30分共3時段通報。
部會人士認為,建立機制是好事,但要說清楚遊戲規則,避免指揮系統錯亂,這項新辦法其實也彰顯發言人室職能不彰,未能妥善調度發言工作。
不具名部會人士表示,行政院發言人與部長是同等地位,自然應調度發言工作,而張惇涵理應聚焦跨部會政策協調與中央地方溝通,如今卻要處理輿情回報,這也是行政院應正視的問題。
一部會人士解讀,過去賴政府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論述說不清」和「部長暴言」,讓府院捏把冷汗;此時補破網是好事。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表示,行政院要掌握部會發言進度,避免自相矛盾。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分析,張惇涵的動作是公關領域常見的議題管理,避免發言失誤、失控讓在野黨、媒體甚至網路找到突破點;他提醒,執政當局已經在調整步伐,在野陣營也該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