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觸摸野生動物後沒有洗手,小心傳染病上身。一名南部七十多歲本國籍女性,七月出現發燒、寒顫、腹瀉,經血液培養的菌株透過全基因體定序鑑定確診,但個案於潛伏期沒動物接觸史,正在釐清感染源。
另一名五十多歲男性今年四月到大陸新疆旅遊,摸了羊、馬沒洗手,相隔三個月竟於七月出現發燒、寒顫,四次前往診所就醫,後續因肝指數偏高轉至醫院才確診布氏桿菌病,此為國內近十年首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經治療後於八月上旬出院返家。
疾管署統計,此兔熱病個案為二○二二年以來首例本土確定病例,國內自二○○七年將兔熱病納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後,至今共確診三例,各為二○一一年自美國境外移入及二○二一年南部本土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等,低劑量病毒即可致病,潛伏期通常為三至五天,也可長達十四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