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則瑀 屏東縣僑德國小五年一班
每個人的金錢觀念都不同,大多受到家庭的影響。雖然我不像有些同學每個月都能固定領到零用錢,但我覺得父母這樣的安排,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拿到錢的機會,也幫助我學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差別。
我的零用錢是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每年大約有六百元左右。對我來說,這是一筆「大資金」,我會把這筆錢分成三個部分來使用:百分之五十用來購買文具用品;百分之二十拿來犒賞自己,比如買飲料和零食;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則存進小豬撲滿裡,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次我坐在客廳,準備開始零用錢分配計畫,我問在客廳看電視的媽媽:「媽媽,您小時候也會這樣理財嗎?」媽媽笑著回答:「我小時候哪有這麼會算,都看心情花錢,月初是小富婆,月底就變成窮光蛋啦!」我聽了哈哈大笑,立刻說:「那我可不能變成窮光蛋,我要當一位專業的理財達人!」
除了學會分配預算,我也開始學習記帳。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的錢花到哪裡去了。現在的記帳方式有很多,可以用手機輕鬆紀錄,也可以試試「分類信封法」,把錢分門別類放進不同信封裡。此外,還可以設定「定存目標」,強迫自己存錢,避免亂花。
其實,理財一點也不難,只要認真記帳、妥善規畫,就算只有六百元,也能發揮大大的價值。從小培養理財的好習慣,未來的我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我的小金庫,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