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中兩國代表28日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國大陸對於出口的高度依賴可能成為關鍵;但就算達成協議,也未必能幫助北京平衡其經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希望談判時能提及這項議題,還有中國大陸向俄國及伊朗採購原油,削弱美國對這兩國經濟制裁的力道,也可能將是談判另一重點。
消息人士稱,雙方預計將延長關稅休戰期3個月,兩國在延長期內不會相互加徵新關稅。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已暫緩對中國大陸實施科技出口管制,目的是避免干擾和北京的貿易談判,也有助促成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內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仍有意訪問中國,但不會在9月,美中雙方正在商討安排川普10月或11月訪中,可能是川普到南韓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前或後。
有分析認為,此次中美會談很可能不會有突破,但可能提出防止雙方衝突惡化的機制,甚至可能有助中美元首於今年稍晚時間會面。消息人士稱,對美國而言,中國近期打擊芬太尼等毒品的行動還不夠,預期在本輪談判中降低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可能性非常小。路透稱,若未達成新共識,美方將恢復懲罰性3位數關稅,近似貿易禁運。
此外,南韓政府正就美國8月1日起將實施的關稅措施爭取協商,消息人士指出,南韓產業部長金正官日前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時,提出規模達數十兆韓元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