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部屬犯下「種族清洗」屠殺近萬人的前塞爾維亞領導人卡拉迪奇日前落網,在逍遙法外十三年後,長年偽裝身分的戰犯在一輛公車上被逮捕。這頭號要犯落網的消息受到美、英、歐盟等西方國家的歡迎。受過迫害的穆斯林擁上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街頭歡呼慶祝,但是這消息卻也讓極右派主義者感到憤怒,示威團體甚至與警察對峙衝突。
為什麼西方人眼中的屠夫會受到這冷暖兩樣的對待?從這泛稱南斯拉夫地區的歷史淵源來看,就可略窺端倪!二十世紀初的聯邦共和國被稱為「七條國境、六個共和國、五種民族、四種語言、三個宗教、兩種文字組成的一個國家」,即可明白這區域的多元性,但這豐富的人文環境卻成為對立衝突的起始點。塞爾維亞人在二戰期間曾經被大規模屠殺,一九九二年爆發的三年半內戰便有報復行動出現。
卡拉迪奇被海牙國際戰爭法庭指控在內戰期間,授權部下將多達百萬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平民逐出家鄉,以便建立起塞爾維亞族單一民族區,並且建立俘虜營進行大規模強暴和酷刑,甚至還大規模屠殺有戰鬥能力的穆斯林男子,讓數千個家庭失去父親與小孩。這被普世價值認定為不可容忍的罪惡行為,在波士尼亞的塞族民眾心中,卻認定他是振興民族的英雄。
卡拉迪奇十多年的逃避通緝追捕生涯中,西方國家一直認定塞爾維亞領導人與戰犯持續保持聯繫,甚至受到非官方組織的嚴密保護,西方情報人員在塞國追蹤過程中,往往就此失去下落。荷蘭記者在一篇專文中,還提到他是如何親眼看到卡拉迪奇在街頭悠閒的喝咖啡。
一般認為若不是塞爾維亞積極爭取加入歐盟會員國,這首號戰犯可能無法落網!接著,等待塞國同意引渡到海牙國際法庭接受審判後,卡拉迪奇的犯行才算是真正獲得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