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各縣市國中小校長遴選作業中,不少千人以上大型學校的校長乏人問津,中小型或偏鄉小校的校長想盡辦法留任,或等任期屆滿後,設法交換到類似規模的學校。教育界表示,大校人多事雜,家長、學生投訴多,都讓校長「心好累」,國中又比國小更明顯。
彰化縣114學年國中小校長遴選第一階段出爐,千人以上的學校找校長不易,縣府開放外縣市校長參加遴選,但不僅外縣市校長沒人來報名,連縣內校長也沒報名滿額。
據了解,彰化縣千人以上國中有6所,有3名校長申請退休,但都未滿65歲,另有3校長符合調動資格,有2校家長運作校長交換,其餘4校還沒著落;千人以上國小有6校校長調動,兩校校長決定留任,另3校校長想調走,還有1校校內場館經營傳糾紛,目前無人想接手。
偏鄉單純 留任意願高
偏鄉學校的校長不受2任8年調校的規定,可申請第3任期,總計可服務12年。彰化縣此次校長遴選中,有5所偏鄉國小校長申請第3任,校數創新高。
有校長透露,想在原校任滿12年後申請退休,不想調任大校。彰化縣教育局表示,依規定辦理遴選,若有缺額則安排候用校長接任。
桃園市教育局表示,今年有3所千人以上國中小校長要退休,另有8所大校校長任滿4年請調,已籌組遴選委員會,平均每年校長遴選報名人數約50至60人,平均錄取率約8%。教育局坦言,雖不至於沒校長,但有些千人以上大校確實乏人問津,多半由初任校長接手。
市區學校 親師糾紛頻傳
有校長坦言,大型學校多位於市區,教職員與學生人數多,常被徵調人力辦比賽、活動;大校家長多、教育程度高,對學校要求也多,動輒指控不當管教,親師糾紛、性平案件比較多。
中部有小四學童指控小一被老師打手臂,當時拍照為證,事隔3年由家長提告;另有國中生指控小學女老師講話讓人「不舒服」,當事老師事隔多年,還得面臨霸凌會議的檢討。
教育基層表示,教育環境改變很大,「大校沒人想去,小校沒人想走」,問題出在同酬不同工,領相同的薪水,大校的行政事務、壓力較大,除非是名門大校,否則無人想去是常態,國中比國小更明顯,因為國中學生進入叛逆期,問題比小學生更多。
「其實想當校長的人愈來愈少。」基層表示,學校主任與組長的薪水相去不遠,但組長能兼比較多的課,加上課堂鐘點費,領得比主任還多,缺乏往上爬的誘因,人才招募只會愈來愈難。